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蒲松龄的这幅励志自勉对联中“破釜沉舟”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项羽 B.勾践 C.刘邦 D.陈胜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牧野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3.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下列杰出人物与其相关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舜
B.讨伐夏桀,任用贤才,建立商朝——启
C.一统六合,创立帝制,严刑暴政——嬴政
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天下——周文王
4.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下列属于属于秦的暴政的是( )
①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 ②役使70万人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派40万人修筑长城
③下令统一全国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④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于( )
A.镐京 B.咸阳 C.长安 D.建康
6.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法严苛 C.商业繁荣 D.民风彪悍
7.秦末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是( )
A.刘邦项羽 B.陈胜吴广 C.张角 D.黄巢
8.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之间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伐无道,诛暴秦”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为了反抗暴秦而喊出的一句口号。关于这次起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的暴政是导致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C.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0.秦虽强大,但却短命而亡。其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11.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大泽乡起义
12.公元前209年七月,秦朝征发900多名农民,谪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集村)时,恰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前进,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按照当时的秦律,“失期,法当斩”。于是经过谋划与准备,他们发动了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八王之乱
13.如下图是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纪念币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的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统一六国 B.大泽乡起义
C.秦二世暴政 D.楚汉之争
1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历史人物中与“破釜沉舟”有关的是
A.齐桓公 B.刘邦 C.诸葛亮 D.项羽
15.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与项羽有关的重大事件是
A.巨鹿之战 B.建立西汉 C.颁布“推恩令” D.北击匈奴
二、综合题
16.秦的统治虽然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备状态。事实上,秦人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最后,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三 秦朝的快速灭亡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秦朝在建立之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之严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秦朝缺乏统治基础,这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建立处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来自于旧统治体系的阻扰和破坏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在秦朝建立以后,秦朝对军事形势的误判,无疑加快了秦朝灭亡的速度。
——摘编自聂毅《秦朝速亡原因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完成对全国统一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3)据材料三归纳秦朝速亡的原因有哪些?秦亡给后世王朝留下什么启示?
17.秦始皇(图一)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参与评价一下秦始皇。
图一 图二
【搜集资料】
(1)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搜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网络资源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为什么?
【整理资料】①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④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⑤统一货币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⑦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见图二)。
(2)A组同学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B组同学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论从史出】
(3)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秦始皇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决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由此可知,与蒲松龄的对联中“破釜沉舟”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项羽,A项正确;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排除B项;材料与刘邦和陈胜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攻打纣王取得胜利的战役,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刘邦胜利,建立汉朝,排除C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起义,不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冶,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创立皇帝制度,总揽军政大权,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后,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刑罚严苛,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严刑暴政,C项正确;相传禹在治水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排除A项;讨伐夏桀,任用贤才,建立商朝的是汤,不是启,排除B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天下的是周武王,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交国家;役使70万人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派40万人修筑长城;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属于秦的暴政的是①②④。C项正确;③下令统一全国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于长安,故C符合题意;西周定都镐京,故A不合题意;秦朝定都咸阳,故B不合题意;建康是今南京,不是西汉都城,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B
【详解】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非常严苛。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项。
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揭竿斩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刘邦项羽是在陈胜吴广后,没有建立“张楚”政权,排除;C项是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排除;D项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排除。故选B。
8.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统治,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后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后失败,因此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ABD项的史实与意义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点睛】
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C
【详解】
详解
根据史实可知,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故C项正确;公元前230年,辛未年,秦王政十七年,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俘虏韩王安,秦灭韩,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除B项;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是武王伐纣的战役;选项B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战争;选项D陈胜、吴广举行的起义;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公元前209年、秦朝征发900多名农民、大泽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秦朝征发900多名农民,谪戍渔阳,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时,恰遇大雨,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按照当时的秦律,他们“当斩”。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A项正确;黄巾起义发在东汉末年,排除B项;绿林赤眉起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
根据“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与纪念币内容不符,排除A项;秦二世暴政在纪念币中看不出来,排除C项;楚汉之争指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项羽破釜沉舟,自绝后路,体现了战胜秦军的决心,巨鹿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D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国君,排除A项;刘邦没有参与巨鹿之战,排除B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与“三顾茅庐” 等故事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所以A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6.(1)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军事实力强大;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人民渴望统一。
(2)郡县制;中央任命。
(3)刑法严苛,实行暴政;必须以民为本,不能实行暴政等。
【详解】
(1)根据“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攻易守。……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备状态”、“秦人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得出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根据“秦统治者都是些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人民渴望统一。
(2)根据“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可知制度指的是郡县制;地方行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
(3)根据“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之严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秦朝缺乏统治基础”等信息可知秦朝速亡的原因主要是刑法严苛,实行暴政;由此可知带来的启示主要是必须以民为本,不能实行暴政等。
17.(1)文物古迹。
(2)A组:②③⑤⑦。B组:①④⑥
(3)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对于调查研究,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对于搜集到的这些资料,文物古迹最可信,因为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都加入了人的主观意志。
(2)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⑤统一货币⑦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A组对应的是②③⑤⑦;之所以说秦始皇是暴君,是因为①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④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B组对应的是①④⑥。
(3)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一生中,既有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等重大贡献,为后世所沿用,又有修建阿房宫等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但是贡献要大于过失,因此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