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甘英出使大秦
C.张骞通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2.同学们,知道么,蔬菜也是有姓的。大凡姓“胡”的蔬菜很多是两汉西晋时由西北传入的,如胡姜、胡桃等;大凡姓“海”的蔬菜,大多是南北朝以后从海外引进的,如海枣、海棠等……。如果评选“胡”姓蔬菜的带货达人,首推
A.主父偃 B.董仲舒 C.汉武帝 D.张骞
3.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博望侯 D.西域都护
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张骞打通西域道后,汉朝正式开辟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向西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一直通往西亚、欧洲
C.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把汉朝的丝绸等货物运往西方,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D.丝绸之路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6.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①处应为( )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7.观察下列两幅图片,我们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秦朝疆域图 汉朝疆域图
A.西汉时,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秦汉都与匈奴发生战争
C.秦汉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秦汉末年社会都出现了动荡
8.“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材料所述的是( )
A.张骞通西城 B.北魏首都洛阳 C.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
9.下列史实能够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漠北战役 C.丝绸之路开通 D.建立郡县制
10.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蒙恬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11.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下面关于汉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①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到达欧洲
②汉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③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沿着丝绸之路,葡萄、石榴等水果和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王芳指着图自豪的说:”这个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立,有力说明今天的□□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图示,□□处应该是( )
A.新疆 B.西藏 C.南海 D.台湾
13.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开辟丝绸之路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加强中外交往 D.发展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15.有人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百家争鸣 D.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二、综合题
16.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安息;B.长安
(2)丝绸之路是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据图指出这条线路的重要特点。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和丝制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3)上表所示为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情况。据此概括指出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17.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通道的名称和起点分别是什么?这一通道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谈谈你对如今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项正确;甘英出使大秦是在97年,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排除C项;班超经营西域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人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因此如果评选“胡”姓蔬菜的带货达人,首推张骞。D项正确;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排除B项;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D项正确;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打击了地方官吏和豪强的违法贪腐行为,排除B项;博望侯是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的封爵,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对丝绸之路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而ABC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属于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5.A
【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城域36国”“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就已经对新疆地区进行经营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疆而不是西藏,排除B项;西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C项;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这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立黑龙江将军等管理东北,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根据地图可知,秦朝疆域西到陇西,西域不在其统治范围,到了西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A项正确;秦汉都与匈奴发生战争,都出现动荡局面,但在地图上都没有体现,排除BD项;秦汉时期是我国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排除C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沟通了东西方的物品交流与商业贸易,商人们运载中原的丝绸等货物转运到西方,又把西方的物产运到中原,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北魏首都洛阳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排除B项;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是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A项符合题意;漠北战役中汉军获胜,大破匈奴主力,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西域都护的设置,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自此汉朝与西域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排除A项;秦朝蒙恬大败匈奴,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时间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水果和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汉族的凿井、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①②③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BCD,故选A。
12.A
【详解】
根据地图,可知是西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因此□□处应该是新疆。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A项。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C项正确;东周、秦朝时与西域还没有往来,排除AB项;东汉时,重新建立了与西域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结合所学姿势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此次前去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途中遭遇坎坷,最终未能达成预定的目的,但此行却了解了西域。B项正确;开辟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产生的影响,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加强中外交往和发展与西域的友好关系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逐渐产生的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运输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也是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故A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排除B项;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故排除C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故排除D项。故选A。
16.(1)
(2)贯通欧亚、里程长、范围广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3)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1)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最终到达安息,故左A右B。
(2)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丝绸之路的重要特点是,贯通欧亚、里程长、范围广等等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17.最初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名称: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写出两点即可)
认识:“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对促进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亦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故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后开辟的通道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西方的社会转型。如今建设“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对促进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