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09: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花界”大熊猫——绿樱。绿樱学名郁金,它开花时花的颜色会随花期渐变,初期呈绿色,中晚期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黄白色。关于绿樱花期的一些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初期呈绿色,是因为花朵吸收了绿光
B.周围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雨后,湖面上方架起一道彩虹,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D.清晨,树叶上会有露珠,透过这些露珠,能清晰的看到叶子的叶脉,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林间光束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D.瓢虫“变大”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晷上的影子
C.用放大镜看字
D.雨后彩虹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6.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时的情景,她在太空中制造了一个悬浮的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成像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下列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是 (  )
A.透过透镜观察高楼 B.太阳光通过树林形成小光斑
C.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D. 桥上监控拍摄违规车辆
8.2020年6月21日,一场“超级日环食”震撼登场,这次日环食是21世纪以来食分最大的一次。下列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  )
A.放大镜观察小虫 B.观赏海上日出
C.环卫工人树荫下乘凉 D.小孩照镜子
9.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C.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同
10.关于虚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头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小孔成像仪屏上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D.低头看到湖里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漫反射现象中,因为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C.人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显微镜的物镜成一个缩小的实像
12.下列几个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现象来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能看清楚书上较小的字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在穿衣镜前看见自己身后的书桌 D.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二、填空题
1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4.小明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他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______上。望远镜中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5.疫情期间,要求大家进入公共场合时,戴口罩量体温。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超细纤维,组合成布。体温计水银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透过弧形玻璃面能看到水银柱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16.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只2B铅笔紧贴他所佩戴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中右侧的镜片是 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 ______ (选填“左侧镜片”或“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上的c点。
三、综合题
17.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______ (变小/不变/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3)、(4)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______ (放大镜/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______ (变小/不变/变大)。
列文虎克当年也有类似发现,他制作玻璃球以观察青蛙卵。用高温火焰加热玻璃棒的一端使其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由此可知玻璃是 ______ (晶体/非晶体);用镊子将液态玻璃球取下并使其自然冷却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玻璃球;透过玻璃球观察直径为1.0mm的青蛙卵,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如图(7)所示,该青蛙卵像的直径为 ______ cm,此时该玻璃球的放大倍数为 ______ 倍。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9.(1)如图所示,CD是发光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为凸透镜焦点,O为光心.①请根据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确定像点D对应的物点A__;②相对于物体AB,所成的像CD是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眼睛、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里面有眼睛的晶状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平面镜和镜头。
  
(1)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有:_________,其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相同的有:__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以上3个空格均选填图中序号)
(2)图甲中是______眼,要戴上______透镜来矫正。
(3)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_____调节,同时投影仪应适当_________屏幕。
21.(1)如图所示光源P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屏上显示出一个光点Q。
①画出光源P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
②请画出上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
(2)图为某工具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F为物镜焦点,物体M有一条发出的光线a经光心O,另一条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的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
①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前或后的光线___________。
②目镜是____________透镜(选填“凹”“凸”)。
③物体M经物镜所成的像相对于M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正立”)、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初期呈绿色,是因为花反射了绿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周围景物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雨后,湖面上方架起一道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A.林间光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瓢虫“变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晷上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故综上所述形成实像的有①④⑤,A符合题意;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故B不符合题意;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故C不符合题意;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通过凸透镜观察高楼,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通过树林形成小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大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桥上监控拍摄违规车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放大镜观察小虫,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海上日出,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树荫是光照照到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小孩照镜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A.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故A正确;
B.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经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故B错误;
C.放大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它的作用和放大镜的作用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是凸透镜,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文字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仪屏上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 C错误,符合题意;
D.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光被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叫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反射面不是同一平面,所以反射光线就变得杂乱无章,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B正确;
C.近视眼是光透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所以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让光延后到视网膜上会聚成像,远视眼是光透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需要佩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让光提前到视网膜上会聚成像,故C错误;
D.显微镜一般用来观察细胞结构。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让载玻片中的细胞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也是凸透镜,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细胞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后就能被清晰的看到,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挡住了太阳光,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在穿衣镜前看见自己身后的书桌,看见的书桌是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实 投影仪 放大镜 虚
【详解】
[1]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因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3]因目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放大镜。
[4]由题意可知,目镜的作用是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像。
14. 焦点 凸透镜
【详解】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可逆原理,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变成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所以,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2]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所以,望远镜中的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15. 凝固 虚
【详解】
[1]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最终形成超细纤维,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经凝固形成超细纤维。
[2]体温计外部设计成凸起的弧形玻璃面,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有透过弧形玻璃面能看到水银柱的虚像。
16. 凸透镜 左侧镜片
【详解】
[1]将一只铅笔紧贴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
[2]由题意可知,两条光线沿直线传播会聚于主光轴上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作用,则镜片是凹透镜,即左侧镜片。
17. 变小 放大镜 变大 晶体 凝固 1.00 10
【详解】
[1]由图1、2可知,水滴变凸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故其焦距变小。
[2][3]由图3、4可知,它们都能把字放大,故其功能类似于放大镜;对比观察水滴变凸的3、4可知,越凸其放大作用越大。
[4]由图5的图像中知,玻璃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一直在上升,故它是非晶体。
[5]玻璃液体自然冷却时,会凝固成固体玻璃。
[6]青蛙卵像的直径为通过图7可读出,大小为1.00cm(或1.0cm或1cm);玻璃球放大倍数为=10倍。
18.见解析
【详解】
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19. 倒 放大 实 目镜 物镜
【详解】
(1)①[1]由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得,像点D对应的物点A如图:
②[2][3][4]由物点A和像点D的位置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2)[5][6]望远镜的结构中,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20. ①⑤ ②⑥ ④⑦ 近视 凹 倒 物体 远离
【详解】
(1)[1]眼睛晶状体是将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望远镜的物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2]显微镜中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所成的实像距离较近,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作用所将实像再次放大,所以它们相当于放大镜。
[3]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是将光线反射到载物台上,增加载玻片亮度;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屏幕上,它们都利用光的反射。
(2)[4][5]图甲中,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是晶状体变厚了,是近视眼,要戴上凹透镜来矫正。
(3)[6][7][8]投影仪的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此时物距变小,像就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物体调节;为了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所以投影仪应适当远离屏幕;投影仪要倒插幻灯片,所以在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
21. 凸 倒立 放大
【详解】
(1)①[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等大、二者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②[2]连接P Q,与镜面的交点为O,则O就是入射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Q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①[3]因为物镜是凸透镜,则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应该过该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②[4]由图可知,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即该透镜有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③[5][6]由图可知,M在该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