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知音”的传说与春秋时期的伯牙、钟子期有关。
C.通知、书信、请假条、倡议书的共同点是署名和日期都要写在右下角。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军、陆军、空军。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细浪、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衬托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诗的颈联描绘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铁索寒”的“寒”不仅是形容铁索的冰冷,还烘托出了铁索桥凌空高悬的艰险之状,更渲染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D.结尾的“更喜”,写出了三军已经大会师,长征取得完全胜利,全军上下都喜笑颜开。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 B.随随便便,轻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云涯(yá)逶迤( wěi) B.磅礴(páng)铁索(shuǒ)
C.五岭(lǐng)岷山(mín) D.远征(zhēng)乌蒙(měng)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七律 长征》是一首词,“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B.《七律 长征》是一首词,“长征”是词牌名,“七律”是题目。
C.《七律 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
D.《七律 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题目,“长征”是体裁。
二、填空题
6.拓展提升。(给“耑”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横线上,每空填一个字)
1934年10月,红军战士_____着理想,从江西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来到铁索桥。桥下水流_____急,桥上铁链闪着寒光,让人胆战心惊。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封锁线,顺利渡河;战士们_____不安地通过随时都会吞噬生命的草地,_____着粗气,翻过皑皑雪山……克服艰难险阻,红军于1936年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7.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
三、语言表达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写出带有加点词语的诗句)
9.《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10.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1.用“√”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吞没(méi mò)可恶(è wù)
12.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内容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13.“光明大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中的“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短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6.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7.在这篇短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18.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
19.为第一、二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1)第一自然段( )
A.两个团的敌人守住天险泸定桥 B.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2)第二自然段( )
A.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20.文中“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 (在括号内打“√”)
(1)“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
(2)“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程度。
在选项D中,“三军过后尽开颜”选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的三军指的是:泛指红军队伍。
2.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D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因此尾联要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
3.A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义的掌握情况。
这时就要“据词定义”或采用“筛选法”,将每项解释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放到词组、句子中,看哪项解释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得通,就选取哪项解释。
“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不怕困难险阻,将无数的高山大河都如平常一般看待。闲:平常。
4.C
【详解】
A.逶迤(wēi) B.铁索(suǒ) D.乌蒙(méng)
5.C
【详解】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的题目是长征。
6. 揣 湍 惴惴 喘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造字法的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即可。
“耑”加上“扌”组成“揣着”的“揣”;加“氵”组成“湍急”的“湍”;加“忄”组成“惴惴不安”的“惴”;加“口”组成“喘气”的“喘”。
7.对偶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辨析。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结构相同,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示例: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详解】

9.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详解】
一个“寒”字,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战争的艰难,也写出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10., 。 “ , ! ” ,“ 。 ”
11.mò wù
12.C
13.革命胜利成功的曙光
14.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15.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那个同志”舍己为人的行为作铺垫。
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略
16.攻天险
17.拿 背 带 冒 攀
18. 枪林弹雨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抱头鼠窜
19. A B
20.(2) √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