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他评价的是( )
A.南昌起义,创建军队 B.古田会议,政治建军
C.遵义会议,转危为安 D.中共七大,空前团结
2.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是( )
A.彭德怀 B.佟麟阁 C.叶挺 D.蒋介石
3.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这一指示”的重大意义在于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北伐战争
C.北洋军阀的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6.“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南昌起义 D.中共“七大”的召开
7.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其提出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8.蒋介石到上海于4月初约集李宗仁、白崇禧等10余人,举行反共秘密会议,决定立即以暴力手段“清党”,后又与汪精卫密谋,准备进行反革命政变。此后,蒋介石继续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三天,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A.北伐战争顺利发展 B.工农运动不断高涨
C.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 D.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9.如下图是湖南浏阳工农兵银行发行的纸币,我们可以用其研究
A.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B.国共第一次合作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红军长征的过程
10.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兵民是胜利之本”
11.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会议是( )。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2.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星星之火”点燃是在
A.南昌 B.三湾 C.井冈山 D.古田
13.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4.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5.有研究者统计出不同时期《新青年》(《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二、综合题
16.观察下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井冈山会师的地点 B.南昌起义的地点
(2)观察地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进军有什么特点?
(3)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大事
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爆发在哪一年?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两项重要成果?材料二
时间 会议 重要决定
A年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3年 B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哪个阶级的政党?表格中A、B分别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表中所指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材料“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可知,他评价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正确;南昌起义和古田会议发生在长征之前,AB错误;中共七大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D错误。综上故选C。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是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故C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3.A
【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秋收起义的失败,毛泽东主张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排除;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D排除。故选择A。
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但是国民党大革命没有完成最终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正确;AB排除;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C排除;故选D。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并且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在地方简直是土皇帝,加剧了对工农阶级的剥削,被称为国民党新军阀,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一次民权运动,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北洋军阀不是新军阀,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日出东方”是指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星火燎原”是指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力挽狂澜”是指长征途中于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是指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是指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等领导人进入北京,筹建新中国,故A正确,BCD排除。故选A。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老农专制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B项符合题意;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中共七大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间是1927年,1928年底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D项符合题意;1926年至1928年北伐,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ABC项都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背景,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9.C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是湖南浏阳工农兵银行发行的纸币,我们可以用其研究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符合题意,ABD与图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体现了武装斗争的原则,B项正确;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在对美国记者谈话中提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故A项正确。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B项错误。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C项错误。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使星星之火,造成了燎原之势,因此“星星之火”点燃是在井冈山,C项符合题意;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B项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D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故选C。
13.D
【详解】
①的方针是1929年的古田会议提出的,②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发布的,③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发布的,④是1921年中共一大上确定的党成立以后的中心工作及任务的决议,按时间先后排序应是④②①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瑞金城外”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瑞金和黄土高原,体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这是红军长征的作用,C项正确;北伐从广州到北京,排除A项;南昌起义后到井冈山会师,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是指从黄土高原到大别山,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1923年至1926年,《新青年》发表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北伐运动蓬勃发展,因此“革命”一词出现频率较高,C正确;南昌起义爆发是在1927年,与题干“革命”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不符,A排除;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B排除;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排除;故选C。
16.(1)A:左下。B:右上。
(2)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南昌起义的地点;南昌起义部队的转移方向;南昌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行动方向;秋收起义部队行动方向;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行动方向;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等。
(1)
根据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右上框是南昌起义的地点,故右上框为B。1928年4月,朱德、诚意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左下框是井冈山会师的地点。故左下框为A。
(2)
根据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根图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有:南昌起义的地点;南昌起义部队的转移方向;南昌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行动方向;秋收起义部队行动方向;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行动方向;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等。
17.(1)孙中山;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成立)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工人阶级(无产阶级),A处1921,B处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中“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的武昌起义,称为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中“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得出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表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因此A处填写时间是1921,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因此B处填写中共三大;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因此,表格中所指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