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山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B.推行地税改革
C.废藩置县 D.建立新式军队
2.“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引用西方先进技术
D.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下面漫画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农奴制度改革 D.非军事化改革
5.从12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对日本幕府时期统治理解错误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武士阶层掌握着实权
C.武士对天皇绝对效忠 D.逐渐形成武士道精神
6.主题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为下列同学的笔记选一个学习主题
1861-1865:南北战争 1861年:废除农奴制 1868年:明治维新
A.实现国家独立与统一 B.废除了黑暗的奴隶制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摆脱民族危机成强国
7.19世纪60-70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最重要的后果是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
C.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胜利完成 D.东方从属于西方
8.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这表明,明治维新(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D.走向对外殖民扩张
9.“那时,相当多的日本青年拒绝使用筷子,而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芬奇的油画。”这反映了明治政府实行
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 C.闭关锁国 D.重视教育
10.19世纪中期,日本国力逐渐由弱变强,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1.明治4年(1871年),政府推行断发令、废刀令、军队制服和洋服。在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这反映的明治维新的措施是( )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D.建立军队
12.下面是日本1869年至1894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对比统计表。出现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年份 工厂数量 蒸汽机台数
1869年 691家 409台
1894年 5985家 1808台
A.美国大力扶植日本企业 B.实行征兵制,建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D.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二、综合题
13.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铸就“新的国家”,其如何加强军队战斗力。
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场改革?并结合材料概括此次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降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这个国家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编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丈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亮”,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会改革”的领导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为工业化提供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的“致命挑战”,概括日本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俄国、日本实现社会转型的方式。
15.“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道路确立】
材料一: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使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表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制度扩大】
材料二: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出现的主要社会危机分别是什么?概括日、俄两国度过危机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相同点?
【感悟历史】
(3)虽然上述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法不同,具体体制也不尽相同,但后来都成长为强国。据此,你有何感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872年”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日本修筑铁路是属于大力发展经济的内容,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CD项;故选A。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保持了民族独立,俄国的1861年改革前没有民族危机。B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使本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A项属于相同点,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项属于相同点,排除C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属于相同点,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本题的关键词是“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工业;社会生活发明,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在明治维新实施的这些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有利于提升民族的素质,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明治维新的内容,但不是“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排除。故此题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明治维新采取的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
4.B
【详解】
通过漫画信息清跟日本同病相怜,被后边的列强所驱使着。然后清王朝跟日本发生了变化而且很明显能看出来清王朝失败了,而日本成功了,可知这是日本上著名的明治维新。19世纪蒸汽,面对内忧外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B项正确。大化改新时,中国处于唐朝,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与俄国有关,排除C项。日本非军事化改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C项符合题意;日本幕府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武士阶层掌握着实权,逐渐形成武士道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项正确;A项不符合俄国,B项不符合日本,D项不符合美国,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这些革命和改革最重要的后果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是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排除A项;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没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军国主义传统促使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题干“……而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 芬奇的油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 芬奇的油画”,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生活方式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B正确;殖产兴业,发展工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教育的内容,排除CD。故选B。
10.A
【详解】
19世纪中期,日本国力逐渐由弱变强,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A项正确;BCD项是中国发生的事件,排除。故选A项。
11.C
【详解】
材料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政府在习俗、服饰、历法等社会生活方面实行的一系列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属于“文明开化”措施,C项正确;“殖产兴业”属于经济领域措施,排除A项;废藩置县属于政治领域的措施,排除B项;建立军队属于军事领域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日本1869年至1894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对比统计表”可以看出1869—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台数数量变化是因为明治维新政策中实现的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C项正确;明治维新后美国没有大力扶植日本企业,排除A项;B项与工厂数变化无关,排除;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是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3)农奴制。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5)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材料信息,“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变法”指的是商鞅变法。根据所学知识,为铸就“新的国家”,商鞅在军事方面采取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
根据材料关键词,“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最有益于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3)
根据材料关键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当时俄国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题干中“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是指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中叶,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5)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分析材料不同阶段改革都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点睛】
14.(1)亚历山大二世;资金、市场、劳动力。
(2)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排斥西方文化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改革。
(1)
根据材料“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这个国家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是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沙皇统治,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经过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人”,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需要缴纳一份赎金,这份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要高,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2)
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致命挑战”的是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根据材料“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丈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可知,日本由排斥西方文化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们实现社会专型的方式是改革。
【点睛】
15.(1)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日本:面临着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危机;美国:黑人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俄国: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引发了农奴制危机。相同点:都通过社会改革化解了社会危机。
(3)社会革命或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最终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表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危机是面临着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危机;美国的社会危机是黑人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俄国的社会危机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引发了农奴制危机。日本和俄国两国渡过危机的过程中存在的相同点是他们都通过社会改革化解了社会危机。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革命或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