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干栏式房屋 B.洞穴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 )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3.“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能为这个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记载和遗址 B.遗物、遗址和传说
C.遗址、化石和记载 D.化石、遗址和遗物
4.决定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粟的根本因素的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技能 C.自然条件 D.劳动工具
5.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下列场景哪项符合河姆渡人的生活( )
A.居住在于栏式房屋,使用木结构水井 B.主要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土炕 D.能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
6.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B.基本形成了“南粟北稻”的种植格局
C.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的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D.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农业工具进行耕种
7.有人便有文明。下列图片反映半坡居民创造的文明是( )
A.猪纹陶钵 B.骨耜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8.大米饭已经成为日常饭桌上最受欢迎的主食之一,下列哪些人可能最先吃到( )
A.河姆渡人 B.西周人 C.秦朝人 D.西汉人
9.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管弦丝竹,中原起源 B.中华古乐,源远流长
C.古老乐器,以陶制作 D.吹奏乐器,尽出河南
10.文物隐藏着历史密码。以下文物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农业起源的是
A.元谋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耒耜
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D.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11.在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小明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由此可知,他参观的是哪一原始人类遗址
图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二干栏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2.以下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A.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B.会挖掘木结构水井
C.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D.墓葬随葬品差异较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二、综合题
1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 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
(2)图二是哪一处原始居民的典型生产工具?它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
(3)图三是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这种工具连同骨针、骨锥的发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两项生产技能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距今5 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在这里普遍出土了孔石斧、 弧背石锛、夹砂红陶双耳罐、带嘴平底盉、腰檐陶釜和横条陶烧火架等器具,还发现骨镞、 骨鱼鳔、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以及牛、鹿、猪、狗等动物遗骸。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
(1)根据上述材料,以生产工具为标志,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反映了史前社会的哪一时代, 并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比较马家浜遗址与黄河流域同时代遗址,它们所反映的生产生活场景有哪些相同之处?
15.【看图学史】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房屋?他们生活在什么河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的?
(2)图二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他们生活在什么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高出地面,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称为干栏式房屋,A项正确;洞穴是原始人类居住地,排除B项;水井不属于房屋,排除C项;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类型,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生活在此的河姆渡人是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在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B项正确;黄河中游生活的是半坡居民,半坡居民种植的代表作物是粟,排除A项;珠江三角洲的原始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其发展时间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C项;辽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有红山遗址和兴隆洼遗址,以粟和黍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历史研究的史料按照使用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历史研究的史料最为有力的证据是一手史料,比如化石、遗址和遗物等,D项正确;传说、记载都是二手史料,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点睛】
4.C
【详解】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种植农作物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种植农作物水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不同,这是决定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粟的根本因素,C项正确;饮食习惯是根据种植农作物种类的改变而改变,排除A项;劳动技能不是决定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粟的根本因素,排除B项;劳动工具不是决定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粟的根本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这使得他们居住栏式房屋,A项正确; 半坡人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能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距今约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是对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7.C
【详解】
半波人生活在距今约 6000 千年的陕西西安,半坡人会制作彩陶和乐器。其中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他们原始手工业的代表,C项正确;猪纹陶钵和骨耜是河姆渡人的手工业品,排除A和B项;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的房屋样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A
【详解】
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是可能最先吃到水稻的原始居民,A项正确;西周人、秦朝人、西汉人的出现都晚于河姆渡人,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笛、钟”可知,这些均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乐器,体现了中华古乐,源远流长,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弦丝竹乐器,骨笛不是用陶制作,河姆渡在浙江,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耒耜”可以研究中国农业起源,B项正确;元谋人是距今17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排除A项;半坡出土的纺轮,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纺织手工业已经开始发展,排除C项;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反映的是灿烂的青铜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C项正确;元谋人、 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没有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C
【详解】
根据题目“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C项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挖掘木结构水井,排除AB项;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1)70-20万年,旧石器时代。
(2)河姆渡,农业。
(3)磨制、钻孔,纺织、制衣。
【详解】
(1)根据所学,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属于旧石器时代。
(2)根据所学知识,骨耜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典型生产工具,其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它的出现表明农业生产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连同骨针、骨锥的发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磨制、钻孔和纺织、制衣两项生产技能。
14.(1)时代:新石器时代。理由:出土大量的磨制石器。
(2)都使用磨制石器;生活用具都是陶器;都饲养猪、狗等动物;都有骨制的渔猎工具;都种植粮食。(写出三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由此可知,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情况。理由是:马家浜文化遗址里普遍出土了孔石斧等磨制石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用生产的工具、生活用具、饲养的家禽家畜、种植的粮食作物等方面比较马家浜遗址与黄河流域同时代遗址所反映的生产生活场景的相同之处。
15.(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
(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种房屋是干栏式房屋,特点是通风、防潮、凉爽。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半坡人是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居住的房屋被称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