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2.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世袭制、禅让制 B.禅让制、世袭制
C.分封制、郡县制 D.郡县制、分封制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防止外族侵入
B.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
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
4.《唐律疏议》记载:“昔(周)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吕氏春秋》记载:“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是(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西周的分封制 D.春秋诸侯争霸
5.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①处应该是( )
A.商朝 B.东周 C.南北朝 D.夏朝
6.某公众号一篇推文的标题为《在这里读懂中国最早王朝》,据此推测这篇文章介绍的是
A.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B.安阳殷墟博物馆
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D.西汉南越王墓
7.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下面所绘年代尺说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几次烽火戏诸侯,最初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之所以会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亚非文明中明显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中国文明
10.“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我国古代世袭制的典型特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尧推举舜为继承人 B.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C.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 D.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11.从以下两幅历史地图中你能判断出的历史朝代分别是
A.夏、商 B.商、西周 C.西周、东周 D.春秋、战国
12.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提及“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发掘出二里头等遗址。这表明研究夏初历史的途径主要是
A.依据先秦文献 B.借鉴出土的古文字材料
C.通过考古发掘 D.采用文献与实物的互补
二、综合题
13.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管理】
材料一 ①三省六部制 ②分封制 ③转运使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朝代 唐朝 西周
制度或措施 ( ) ( )
【人才选拔】材料二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安邦之策】
材料三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14.读史使人明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回答问题。
走进历史
材料一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反思历史
材料二 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意思是他的统治会像太阳那样长久。)
材料三 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意思是我有上天的保佑,别人不能把我怎么样。)
(1)请你把下面表格中对应的知识补充完整。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末代暴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②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 ③ 纣
西周 ① 周武王 镐京 ④
(2)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夏桀和商纣都自以为他们的统治会长久,他们亡国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夏桀、商纣的亡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他年纪老了,就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舜,说舜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他考验了二十八年将位置传给他。
材料三:周天子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一流域?
(2)材料二涉及的是古代哪一制度?材料中的 “他”指的是谁?
(3)材料三涉及的是西周哪一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所以①是西周,A项正确;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是我国的东周时期,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后半期称为战国,排除BC项;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更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禅让制,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详解】
根据材料“昔(周)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律疏议》记载的是武王克商后,实行了分封制;根据材料“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并结合所学可知,《吕氏春秋》记载的也是西周的分封制。由此可知,材料共同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商王盘庚迁都殷,从此商朝稳定下来,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吕氏春秋》未涉及武王伐纣,排除B项;材料与春秋诸侯争霸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中国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以①处是东周,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依据“中国最早王朝”可知该王朝是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或王朝夏朝,据此分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与夏朝历史有关,A正确;安阳殷墟博物馆与商朝有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秦朝有关,西汉南越王墓与西汉或汉朝有关,BCD排除。故选A。
7.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标志东周结束,B项正确;西周从公元前1054年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标志西周灭亡,排除A项;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具有片面性,排除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几次烽火戏诸侯,最初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周天子把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故A正确;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故B错误;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由中央直接垂直管辖的郡县制,故C错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错误。综上故选A。
9.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古中国文明即华夏文明,属大河文明。中国自古作为文化古国五千年文明从未出现彻底的文化断层。故D正确;古埃及文明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5450年-公元639年,而后中断,故A错误;古巴比伦文明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就此中断,故B错误;古印度文明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而后衰落,故C错误;故选D。
10.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把王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叫做世袭制。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项正确;尧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二者体现的都是“禅让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并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朝又叫殷朝。地图一反映的是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同商军在牧野进行决战,商军失败。周军占领商都。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地图二反映的是西周。B项正确;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地图中没有显示,排除A项;东周的都城在洛邑,地图没有显示,排除C项;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D
【详解】
依据“先秦文献”“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可知研究夏初历史采用了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即两种史料的互补,D项正确;AB项只是对应文献史料,C项只是对应实物史料,因此表述比较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1) ① ②
(2)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原因:扩大了人才范围,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4)善于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
(1)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2)
根据“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总结回答。
(3)
现象:根据“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得出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原因:可从科举制扩大了人才范围,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等方面分析总结。
(4)
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善于改革,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14.(1)①:约公元前1046年;②:禹;③:亳、殷;④:周幽王。
(2)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实行暴政,失去民心。
(4)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得出①: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得出②:禹;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有亳、殷,得出③:亳、殷;西周最后的君主周幽王荒淫无道,最终被周边少数民族所灭,得出④:周幽王。
(2)根据材料一“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将边远地区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根据材料二“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材料三“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可见夏桀和商纣都自以为他们的统治会长久,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他们统治期间实行暴政,最终失去了民心,最后身死国灭,得出实行暴政,失去民心。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商纣的亡国的原因是实行暴政,失去民心,我们应该以此为教训,得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黄帝;黄河流域。
(2)禅让制;尧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他生活在黄河流域。
(2)
根据材料二“大家都推举舜,说舜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他考验了二十八年将位置传给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尧,其将王位禅让给了舜。
(3)
根据材料三“周天子将宗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