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08: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首先以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为引入,引发学生读图思考国家位置与所属大洲,进而认识亚洲地理位置(经纬度、半球、海陆位置)。紧接着让学生独自完成活动北美洲地理位置探索,加强学生对地理位置的分析能力。最后通过学生对亚洲范围、面积与分区的预习,尝试分析教师所给出案例与图片所属的亚洲区域。
教材分析
《亚洲位置与范围》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的第一节内容,作为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行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内容只是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以它为开端,让学生首先对我们自己所属的大洲深入了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对区域地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亚洲的纬度、半球和海陆位置。
2.了解亚洲的主要特征(范围、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通过案例与图片明确亚洲的分区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简述某大洲的半球、经纬度与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简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准备一幅世界政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辨认国家与大洲
1、展示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图片,中国、冰岛、迪拜、印度。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这些国家,并说出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2、展示世界轮廓图,指出亚洲。并请学生尝试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启发引导》认识亚洲地理位置
快速预习第一板块内容,说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即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展示半球位置图片,学生回忆南北、东西半球分界线,读图分析亚洲所在半球位置。
展示亚洲经纬网图,学生找出四至大致经纬度,并延伸所处温度带。得出东西跨度大,南北距离广的结论。
解释海陆位置。展示亚洲位置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其分别濒临的海洋与相邻的陆地,分析出海陆位置。
总结亚洲半球、经纬度、海陆位置。
三、《自主探究》方法迁移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6.1和6.3,用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亚洲特征
板书学习问题,学生按问题自主学习“世界第一大洲”框题内容,并回答问题。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亚洲共分为几个亚?分别是?
展示亚洲分区地图,带领学生分别认识各大亚区域的位置、范围、国家。
交流探究活动:“猜一猜:下列景观或活动可能出现在亚洲的哪个区域。”学生在观察、思考、探讨的过程中了解亚洲不同区域存在的显著差异,并掌握一些常见国家所处的亚洲分区。
五、小结
板书设计
6.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六大区域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二、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