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B.绿得化黑,绿得出奇。
C.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绿集合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
B.突然一阵风,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C.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
D.抖去水珠的风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灭 思朝 回忆 清响
B.整齐 节拍 嫩绿 集中
C.白桦 涂色 朝霞 锦绣
D.潇洒 流苏 齐绽 金晖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点点星光闪烁在夜空中,仿佛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
B.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D.芦苇花开了,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5.“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美雨后天晴,天气变得非常晴朗。
B.赞美大自然的力量,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C.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二、填空题
6.感知内容。
《繁星》是描写星空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___和不同____观看繁星的____和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①“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了“绿”的层次多。
②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诗句让你想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①这节诗主要描写了绿的__________(动态 静态)。
②春风拂过时,哪些绿会飘动在一起呢?写一写。
一阵风拂过,___________在飘动,_________在飘动,____________在飘动。
三、语言表达
8.仿写诗句。
春天的早晨,秋天的田野,
怎样的可爱呢!怎样的繁华呢!
融冶的风,__________________,
飘扬的衣袖,___________________,
静悄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
9.修辞在线。(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句子)
1.我仿佛看见星星在对我眨眼。( )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像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花园四季
在我家楼前,有一个花园,这里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初春,迎春花开了,桃花含苞欲放,垂柳抽出新枝。远远的望去淡淡的绿色,十分迷人。当花园里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时,真叫人如醉如痴。
炎热的夏天,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月季花,一棵棵垂柳像一把把遮阳伞。早晨,小学生在那里背英语单词,白天,老人们在要树下摇着扇子聊天,晚上,孩子们沿着路追跑。
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黄色的地毯,踩上去软棉棉的。
寒冷冬天,虽然树木不如春天那么艳丽动人,但是,下雪时,松柏树上排满了雪花,高高的枝上罩着一层霜,好像披上了一层白纱。
自然环境的美,为我们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美—( ) 艳丽—( )
枯黄—( ) 乐趣—( )
1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观察景物的。
12.这篇短文是围绕第______自然段写的。
13.作者抓住了花园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进行描述,写初春________开了,__________含苞待放,_________抽出了新枝;写盛夏五颜六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把把遮阳伞;写深秋________枯黄,纷纷扬扬地__________地上;写隆冬突出了_______时的景象。
1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16.下列不属于“黄河发生变化原因”的一项是( )
A.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B.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森林毁灭,草原破坏。
C.农作物大量减产。
17.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要发起一个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习作训练。
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但这些节日都是大人设立的,如果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来设立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这个节日将有些什么活动,你将如何度过?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项由四个短句组成,句式整齐,结构相似,是排比句;
B项和C项描写的都是看到的景象,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选A。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错误。集合: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颜色“绿”是不能聚集在一起,可以改为“集中”。
B.使用正确。飘动:依靠风或浪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摆动。
C.使用正确。潇洒: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
D.使用正确。闲游:闲暇时随便游玩、闲逛。
3.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辨识能力,注意不写同音的错别字。A.思朝——思潮
4.B
【详解】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A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点星光比作亮晶晶的眼睛。
B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当做人来写,从“窃窃私语”可以看出。
C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明珠。
D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芦苇花比作羽毛。
由此可以看出B选项和其他选项所用修辞不一样。
5.B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本句选自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推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新阳的光芒所带给世界的灿烂。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写了作者在天晴了的时候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赞美大自然的力量,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6. 时间 时间 地点 情景 感受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7. 挤 重叠 交叉 翠色欲流 郁郁葱葱 动态 柳树的叶尖 小草的嫩芽 瓜秧的藤蔓
【详解】
(1)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积累运用的能力。反复读句子想象画面,就可以完成第①题。题中的诗句围绕一个“绿”字展开,诗人通过关键词突出了绿色的多、广、有层次。第②题注意结合画面,填写所积累的描写“绿”的四字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创意表达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抓住关键词语并想象画面。动态描写指对人物、景物的运动状态的描写。第①题,从“飘动”一词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完成第②题,要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观察体验,想象画面,恰当描写。
8. 火红的枫叶 饱满的麦穗 飞扬的神采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怎样的繁华呢!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谷,喜悦的人们。
9. 拟人 稻子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 湖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和仿写句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例句“眨眼”赋予星星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积累,仿写一个拟人句即可。
2.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例句把“星星”比作“萤火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积累,仿写一个比喻句即可。
10. 美妙 秀美 枯萎 趣味
11. 初春 盛夏 深秋 隆冬
12.一
13. 迎春花 桃花 垂柳 月季 垂柳 树叶 落在 下雪
14.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1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仔细分析文段内容可以得出,作者是按照初春、盛夏、深秋、隆冬的时间顺序观察景物的。
12.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分析文段内容,可以得出,这篇短文是围绕第一自然段写的。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分析文段内容,进行相应的填空,即可得出答案。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感情的分析和理解,仔细阅读文段内容即可得出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15.B
16.C
17.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的未来。
15.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从“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中的“4000吨、550万”科一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中可以看出因为水土缺失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所以C是错的。
17.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并体会作者的主旨,围绕此来写一个公益广告。拟写公益广告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公益广告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公益广告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18.范文:
我想设立爱心节
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每年的8月10日成为我国的“爱心节”。之所以如此,因为在我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来都是自私、自利的,没多少人是愿意分享彼此快乐的。
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老爷爷站在公交车上,但是没有一个叔叔和阿姨给那位老爷爷让位,于是气不过,只好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爷爷;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心里也是甜如蜜;回到家,我在想:如果设立一个“爱心节”让爱心的火花重新燃烧起来,那该多好呀!
如果有这样的节日,定会有很多的活动等待我们去参与,比如:照顾一下老人,把爱心传递给他们,捐一些生活用品、学习文具……让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山区孩子能过得好一些,让他们进入一所美丽的学校,做一个有知识的人,长大以后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那些付不起昂贵医药费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人们也十分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也会让他们对未来重新充满希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响起的时候,我真心的希望“爱心节”今年就能够诞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