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下列叙述,不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的是
A.全方位 B.多层次 C.新途径 D.宽领域
3.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这必将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B.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C.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D.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4.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5.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
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读下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2001年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7.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8.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宁波、汕头 B.深圳、厦门 C.海口、珠海 D.深圳、上海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0.我国对外开放首批经济特区的代表是( )
A.厦门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11.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2.“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13.根据下列图片信息,补全图A划线部分的内容( )
邓小平为深圳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___________的,政策是正确的。”——1984年1月26日
图A
曾经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改革开放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战略中的“破冰之旅”,那么浦东开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之役”,是改革开放总体上的升级。——1990年1月
图BA.经济特区 B.包产到户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
14.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A.深圳 B.广州 C.厦门 D.浦东
15.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材料三:1979年,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多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5万元。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料市场”等。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请你列出1980年建立的除深圳以外的三个经济特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17.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垮了一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国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起,我国相继在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起,开放内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以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新途径不是特点,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C项符合题意;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排除A项;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排除B项;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广东、福建两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而ABD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成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项。
【点睛】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以后依次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指的是1980年率先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说明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上海在1990年又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D项正确;宁波不是经济特区,汕头是经济特区之一,排除A项;厦门和珠海是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排除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我国将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A项正确;BCD项与海南省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在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D项正确;厦门和珠海是首批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但不是经济特区代表,排除A、B项;海南岛是1988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将深圳等四个城市设为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题干是说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法,排除A项;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排除B项;进入21世纪,中国人的任务就转到实施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部署,也就是要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中国梦”完全变为现实。排除D项,故选择C。
13.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公私合营是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C项;1958年我国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根据题干“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D项正确;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广州等沿海城市,排除B项;深圳、厦门是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排除A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厦门。
(4)青少年要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开放;树立平等、开放、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创新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依据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可知当时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依据材料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依据材料三“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可知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途径,青少年要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开放;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要树立平等、开放、竞争的意识;要善于创新等等。
17.(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便于发挥对外开放窗口的功能;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等。特别之处: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的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
根据材料可知,与凤阳有关改革指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的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改革,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三年垮了一大步”说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说明国家设计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为了便于引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培养人才,扩大对外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吸引外资。从经济特区所处位置来看,靠近港澳台,福建,广东两省华侨多,便于发挥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且环境相对宽松,便于改革实验等。
(3)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逐步向内地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