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5: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期间展开了一次讨论活动,这次活动中涉及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等名人。如果给这次讨论活动命制一个标题的话,应该是( )
A.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B.文化事业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成就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我国航天事业2021年硕果累累,4月天和号核心舱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正式开建,5月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下列关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入航天技术的国家
B.“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漫步
C.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D.航空火箭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袁隆平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3.率先在世界上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4.运用下列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昌水,高则泻水。 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呵干,西天荥豆子多而大。各遣使以珍货求种。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A.农业的发展 B.医药的进步 C.文化的繁荣 D.技术的演变
5.“千门万户新桃换,且待英雄重启期。”2022年春 ,新一轮疫情在沂蒙大地上袭来,但我们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家长们出入亮出健康码和行程码......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美的自己。材料表明
A.科技促经济快速发展 B.疫情促进科技的进步
C.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科技深刻地改变生活
6.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有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近现代中国,在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科学家的一组是( )
①屠呦呦 ②莫言 ③张謇 ④焦裕禄 ⑤邓稼先 ⑥袁隆平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⑤⑥
8.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这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嫦娥一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长征一号
9.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是
A.青霉素
B.抗生素
C.青蒿素
D.四环素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四项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B.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第一架国产飞机
D.神舟六号升空
11.在一篇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的介绍中,介绍说“他一生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成功。后固积劳成疾,身患癌症。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这段介绍的“他”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李四光
12.“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根于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材料赞颂的人物时( )
A.王进喜 B.屠呦呦 C.焦裕禄 D.雷锋
二、综合题
13.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胜利年,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出列,“精准扶贫”措施扎实落地,成果显著,涌现出许多的先进个人和组织。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和目标。据此,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写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指出我国对农业改造的方式?并说明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3)根据图三,指出农村进行改革的方式和意义。
(4)图四人物成功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是什么?图四说明了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14.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重要贡献?
(2)图三中的人物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请问他是谁?
(3)图二记录的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哪一个重要成就?
(4)图四中的人物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请问她是谁?她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1)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杰出人物,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摘自新浪博客
(3)根据材料三所列杰出人物中,写出他们“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为何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材料四 社会主义先进……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形势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新文化形式。
——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
(4)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中,请你概括出“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均是我国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C项正确;与国防现代化建设有关的是邓稼先,排除A项;上述人物的成就与文化事业和交通运输业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航空火箭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D项符合题意;ABC均正确,排除。故选D项。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率先在世界上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邓稼先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詹天佑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则史料分别反映的是筒车、占城稻的引进、秧马、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体现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学、思想文化和技术方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停课不停学”“家长们出入亮出健康码和行程码”,结合所学可知,疫情促进网课兴起,使用健康码和行程,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人们生活,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科技改变生活,无法体现疫情促进科技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无法体现其消极影响,不能说明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我国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排除①;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上天,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②③④组合,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7.D
【详解】
屠呦呦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药物学家,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家。故排除②③④,①⑤⑥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8.C
【详解】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因此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起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A项不符合题意;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时间是1970年,B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架国产飞机的时间是1954年,C项不符合题意;神舟六号升空的时间是2005年,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B项正确;钱学森是中国火箭专家,参与组织和领导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排除A项;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C项;李四光是我国的地理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医学家屠呦呦从中华医学古籍中受到启发,坚持不懈,终于提取出青蒿素,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B项正确;王进喜是石油工业杰出代表, 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历史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府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改造的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农村进行改革的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新型水稻是:籼型杂交水稻。关键要素:科学技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包括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历史意义主要是彻底摧毁了我国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府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的实质主要是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意义则是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可知方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从激发农民劳动热情、提高农村生产力和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作答。
(4)根据“袁隆平”可知新型水稻是籼型杂交水稻。由此可知农业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是科学技术。
14.(1)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邓稼先。
(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袁隆平。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根据所学知识,图三人物是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奠基人,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3)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根据所学知识,图四人物是屠呦呦。20世纪70年年代,屠呦呦率领她的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5.(1)科技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任意一项)影响: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意一项)
(2)变化: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转变为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因为: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
(3)事例: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成为抗英斗争的民族英雄。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原因:杰出人物对维护国家独立、推进民族复兴、传承民族文化、涵养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4)历史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议: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等。
(1)
依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
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地位变化是: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转变为不断重建文化自信。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晚晴时期,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冲击了我国中华传统文化。
(3)
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成为抗英斗争的民族英雄。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问题二:因为杰出人物对维护国家独立、推进民族复兴、传承民族文化、涵养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4)
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问题三: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