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乳制品深受中原人的喜爱。胡人发明的“胡床”也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在中原兴起,逐渐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乳制品在全国普及 B.民族间的交流与交往
C.国家实现了完全统一 D.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2.公元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后晋
3.西晋(266—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之后的王朝,历四帝,国祚五十年。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A.短暂统一的朝代 B.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 D.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4.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5.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八王之乱主要在下列哪里展开的( )
A.长安一带 B.洛阳一带 C.建康一带 D.成都一带
6.下列王朝中,曾经统一过全国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7.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常常会引发人口迁移。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的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导致西晋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
C.“八王之乱”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
9.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
10.东晋的建立者是
A.苻坚 B.曹操 C.刘备 D.司马睿
11.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处应该填的是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12.“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从此瘫痪,”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变乱”的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北人南迁 D.藩镇割据
13.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疑。”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A.连年不断混战局面 B.西晋采取分封制弊端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4.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的一部分,①处应该填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后秦
15.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在国都南边举行了祀天仪式,躬耕籍田,还命人君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
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综合题
16.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阅读材料二中图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创新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4)汉武帝是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材料三中所说的第一个问题?依据材料回答,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5)根据材料四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A”处国家的名称。
(6)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一王朝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1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 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内迁后,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上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西汉建国之初年曾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举反击匈奴,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为什么前后不同?
【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游牧民族的乳制品深受中原人的喜爱。胡人发明的‘床’也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在中原兴起”可知当时游牧民族的食品在中原地区受到中原人喜爱,说明汉族接受少数民族的饮食,胡人家具改变汉族的生活习惯,都说明民族间的交流和交往,B项正确;A说法绝对化,排除;魏晋南北朝没有实现完全统一,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中原地区经济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B项正确;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排除A项;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排除C项;后晋是五代第三个政权,存在于936年 至 94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是汉族人,B项符合题意;西晋266年建立;316年灭亡,是一个短暂的王朝,排除A项;西晋统治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排除C项;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
根据材料“匈奴左贤王刘宣”“司马氏骨肉相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司马氏建立西晋后,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八王之乱”,即材料所述“司马氏骨肉相残”,A项正确;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刘氏皇族内部的一场叛乱,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的战争,排除C项;国人暴动是西周时期的平民暴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期,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316年,匈奴军攻破长安,西晋结束。B项正确;曹魏、东晋、北魏都未曾统一过全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的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B项正确;引发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是八王之乱,ACD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晋时期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晋惠帝没有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诸王争夺政权的动乱“八王之乱”,八名王族先后开始争夺权力相互攻杀,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C项正确;社会经济的萧条、社会上层的腐败,不是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排除AB项;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反抗,导致西晋政权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B项正确;司马懿灭掉蜀国时,西晋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西晋代魏还没有统一全国,排除C项;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D
【详解】
据所学可知,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D项正确;苻坚是前秦的建立者,排除A项;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排除B项;刘备是蜀国的建立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东汉被魏蜀吴的三国取代,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应该是西晋,A项正确;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建立东晋,不符题意,排除B项;东晋末年大将刘裕建立宋,之后齐、梁、陈国建立,史称南朝,南朝时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史称南北朝时期,不符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从此瘫痪,A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在西汉, 北人南迁是八王之乱的结果, 唐朝有藩镇割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西晋采取分封制弊端。B项正确;连年不断混战局面,题干内容没有体现,排除A项;晋惠帝的昏庸无能、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因此①处应该填的是西晋。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故材料所述内容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C项正确;苻坚的改革,缓和了北方地区的胡汉矛盾,而不是消除,排除A项;前秦是氏族苻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与江南无关,排除B项;淝水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军队打得惨败,也因此走向衰败,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分封制;
(2)兼并六国、统一中国;
(3)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4)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5)魏国或曹魏
(6)西晋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置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三“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5)根据材料四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 “A”处国家是魏国,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6)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17.(1) 犬戎;促进了民族交融。
(2) 西晋时期;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汉族杂糅相处,出现民族大融合。
(3)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4) 综合国力的增强。
(5) 树立民族平等、友好团结的意识等。
【详解】
(1)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是被古代犬戎所灭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北方游牧民族西晋时期大规模内迁;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汉族杂糅相处,出现民族大融合。
(3) 如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根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最终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
(4) 根据所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前后不同的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5) 由古及今,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树立民族意识是:树立民族平等、友好团结的意识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