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7: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选择题
1.雍正四年,因江西主考官查嗣庭出试题“维民所止”,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本案说明清朝推行( )
A.严刑酷法政策 B.言论自由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科举选官政策
2.“军机处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的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材料认为设置军机处的目的在于( )
A.集思广益 B.强化君权 C.强化监察 D.废除宰相
3.明朝皇帝以宦官牵制内阁,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览阅奏章;清朝裁撤宦官二十四衙门,大臣所上奏章不再委任宦官而直接呈送皇帝。清代的做法旨在
A.精简中央机构 B.加强君主集权
C.分散内阁权力 D.打压宦官势力
4.乾隆一再强调“我朝家法相承,乾纲独断”“我朝自定鼎以来,综理政务,乾纲独揽”。“乾纲独断”“乾纲独揽”表明( )
A.中央地方势力的均衡 B.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C.国家统治人才的匮乏 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5.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个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个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这个文人被定罪问斩。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科举制度 B.焚书坑儒 C.大兴文字狱 D.重文轻武政策
6.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图是19世纪绘制的油画《广州十三行》,它反映了清朝时实行( )
A.鼓励垦荒 B.休养生息 C.发展商贸 D.闭关锁国
7.“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歌词内容反映的是
A.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古代官职演变历史
C.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D.帝王政治生活纪实
8.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清中期“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八旗兵战斗力下降 ②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③朝廷支出不断增加,出现财政危机 ④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置
A.便于皇帝独掌朝政 B.利于中央集权强化
C.催生官僚腐败之风 D.强化满洲贵族权力
10.雍正、乾隆时,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惨遭杀身之祸,如“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禁止写诗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置厂卫机构
11.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A.设立南书房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中书省
12.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下表最能说明( )
A.历史解释往往有随意性 B.主观阐释难以还原历史真实
C.史学研究决定历史发展 D.不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二、综合题
1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二: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 兼收并蓄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14.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由唐朝至清朝,我国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另又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之统计:唐代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全年多达4000艘,来到广州港登岸之客商,一年就有80万人次之多……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
——周兴禄《广州海丝之路溯源及其发展过程研究》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所谓盛极而衰,在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后……曾经开放的海上大国开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鸵鸟般但求自保的心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防范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但同时也形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熊显华《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蕃坊和蕃学”的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商”众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增设的“机关”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15.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以下是两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书评论: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美)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归纳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分析题干“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可以看出,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推行严刑酷法政策,排除A项;清朝时期没有实行言论自由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推行科举选官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设置军机处使君权高度强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故B符合题意;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没有发言权,故A不符合题意;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题意;军机处的设立与废除宰相没有直接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
从明朝的宦官牵制内阁到清代大臣所上奏章不再委任宦官而直接呈送皇帝,可以看出,清代较明代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手中,皇权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这一做法的主旨及本质的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乾纲独断”指独自掌握决策,容不得他人插手,清朝从雍正时期就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而乾纲独断表现了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根据题干“乾纲独断”“乾纲独揽”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项正确;ABC史实错误且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清朝文人因为诗词而获罪,被诬告讥讽清王朝而被定罪问斩,由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清朝初年为了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维护统治,大兴文字狱,故意挑剔知识分子文字的过错,屡兴大狱,由此造成了社会恐怖,使得读书人不敢过问现实政治,C项正确;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创的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主要依据的制度,是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排除A项;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焚书坑儒,排除B项;北宋建立后为了防范武将,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的地方,反映了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唯一的对外贸易的地方,无法体现鼓励垦荒、休养生息、发展商贸,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均是中国古代出现的朝代,歌词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朝代顺序,C项正确;题干均为中国朝代,与世界历史进程无关,排除A项;歌词中没有官职,排除B项;题干提及三皇五帝,但不是强调帝王政治生活,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亏空,八旗兵战斗力下降,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清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故清中期“危机”的表现主要有①②③④,选项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9.A
【详解】
据材料可知,“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大臣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只是上传下达的工具,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皇权,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而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腐败”的原因,只是强调在军机处设置的情况下,皇权加强,C排除;材料未涉及“军机大臣”的身份,故D排除。
10.B
【详解】
据材料可知,这两句诗句有“明“清”等字眼,清朝统治者无端认为这些人对清朝不满,要“反清复明”,这反映了统治者制造“文字狱”,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强调不准写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诗,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明朝的特务统治,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1.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处负责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强化了君权,C项正确;ABD项都是在雍正帝上台之前设立,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可知,军机处的设置经历了“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到有“兼职官员”再到“名称、职能等业已具备”的过程,因此影响了对军机处年代的确定,这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一样,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违背史实,排除;B项主观阐释受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难以还原历史真实,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D。
13.(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任意两点
(2)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3)对外开放能促进发展与繁荣。而闭关锁国造成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具体表现在: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促进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材料二“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3)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能促进发展与繁荣。而闭关锁国造成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点睛】
14.(1)职能: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科技文化发达等。
(2)原因:政府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机关:市舶司
(3)事件:郑和下西洋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可知“蕃坊和蕃学”的职能,是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商”众多的原因,是唐朝经济繁荣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科技文化发达等。
(2)根据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是政府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因此宋朝增设的“机关”名称是市舶司。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因此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5.(1)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西行天竺。
唐文化传播四方:鉴真东渡日本
(2)材料一:郑和的航行传播了明朝的声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二:郑和远航没给明朝带来经济利益,劳民伤财。
因素: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评价者所处时代或历史背景不同、评价者对史实的了解不同等。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1)
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文化传播四方: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朝鉴真主持,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的。
(2)
材料一:根据“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得出郑和的航行传播了明朝的声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二:根据“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可得出郑和远航没给明朝带来经济利益,劳民伤财。因素:结合材料可得出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评价者所处时代或历史背景不同、评价者对史实的了解不同等。
(3)
政策:根据“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可得出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根据“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得出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