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13: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单选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汽车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B.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物体振动得越快,则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C.空气中的某物体即使在振动,我们也未必能感受到它发出的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眼镜时,人听到的“磁嵫”声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次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C.超声波碎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D.街道上安装的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6.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附近通行的车辆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因为超声波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大,所以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C.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 340m/s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8.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108m/s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C.宇航员可以利用超声波在太空内交谈
D.次声波不能引起人耳听觉,所以不能传递信息
9.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 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10.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大喇叭发出的声音可在太空中传播
D.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1.下列四幅图是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发声的扬声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是指降低声音的音调
B.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月距离
D.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填空题
13.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下雨,这说明了声音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倒车雷达是利用 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4.如图所示是超声波眼镜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15.(1)如图1图a、图b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物理角度分析可知:图b是___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的波形;
(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垂直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2.5s、2s、2.5s、1.6s、2.5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2中的___________(选填图中字母)。B处海水深_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3)如图3中与本题(2)声音的利用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图中字母,可多选)
图3
1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原因是此时的频率低于______Hz。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至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Hz到_______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几乎所有的大地震发生前数天至数分钟内,都有或大或小的次声异常。显然,强化次声波监测,有利于减少损失。在声音的频谱中,人类的耳朵只能听到有限的信号,如果振动频率低于20Hz,那么对于人耳来说,已经无法察觉了。
这个人类听觉的限制是我们迈入神秘的次声世界的一道门坎。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动物临震前的行为异常,与它们能感受次声波有重要的关系。1975年2月,中国海城的动物观察员报告市政官员说,大量的蛇和蚯蚓纷纷在寒冷的冬季逃离温暖的冬眠洞穴,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下令大规模撤离居民。几个小时之后,一场大地震夷平了这座城市, 但数千人得以幸存。
(1)次声波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2)动物能够预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情情,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市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似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 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_噪声。(填“是”或“不是”)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______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下列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__。
A.cdbd B.abdc C.bade D.cbad
20.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___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___ (响度/音调/音色)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________ Hz左右,声音具有________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象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际测量中,若正在鸣笛的汽车静止,此时警察也静止不动,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现象.
(4)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_____他.(选填“靠近”或“远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测距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合题意;
C.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均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声音传播的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则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人如果要听到声音还需要满足振动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具备一定的响度和可供声音传播的介质,因此如果空气中物体振动频率过高或过低,或者响度太小我们也无法听到声音,故C正确;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使音调发生改变,故B正确;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蝙蝠是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发现昆虫位置的,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来确定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台风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预测,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
A.中考期间,学校附近通行的车辆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A正确;
B.同种介质,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一样大,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不可以利用超声波在太空内交谈,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但是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大喇叭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太空中传播,故C错误;
D.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
A.敲击鼓面,鼓发声,同时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是由于鼓皮的振动带动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的减少导致了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并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靠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发现昆虫和躲避障碍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所以,“低声细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3. 信息 超声波
【详解】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下雨,这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的,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车的周围路面情况的信息。
14. 能量 不是
【详解】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同时声音具有能量。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因此,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15. 噪声 B 1500 AD
【详解】
(1)[1]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而从图示的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图a物体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所以这种声音是乐音的波形;图b物体的振动是杂乱无章的,所以这种声音是噪声的波形。
(2)[2]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2.5s>2s>1.6s,所以sA=sC=sE>sB>sD,故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2中的B。
[3]由图可知,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B处的时间:
此处海底的深度
s=vt=1s×1500m/s=1500m
(3)[4]本题(2)中是回声测距的应用,在图3中:
A图是倒车雷达,它是回声测距的应用,故A符合题意;
B图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图是利用超声波清洁镜片,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知识,故C不符合题意;
D图是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来进行测距和定位,属于回声测距的应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6. 钢尺 响度 低 20
【详解】
[1]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会逐渐变低。
[4]]当钢尺伸出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17. 20 20000 7500m 不能 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2]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2)[3]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3)[4][5]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8. 振动 信息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次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动物能够预警,动物能感受次声波,接收到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9. 超声波 是
振动
液体##水
D
【详解】
(1)[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2)[2]站在鲸鱼的角度影响了鲸鱼的生活,故是噪声。
(3)[3][4]振动产生声音,故由于气泡的振动发声;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中间的介质是水,故可以得出液体可以传声。
(4)[5]科学的探究过程是先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根据现实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故D正确。
20. 超声 音调 超声 音调 次声波 20Hz 能量
【详解】
(1)通过实验证实蝙蝠能发出并接受超声波,靠超声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敲击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的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即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关.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文中的“亚声”即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由此可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20Hz左右,声音具有能量.
21. 能 不相同 不能 远离
【详解】
(1)[1]由材料中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2]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所以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不相同;
(3)[3]当声源静止、警察也静止不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4)[4]只有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音调变低,因此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远离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