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5 多普勒效应
一、单选题
1.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声波的干涉
B.波只有遇到很小的障碍物才会发生衍射现象
C.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低
D.挑水时为了防止水从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
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3.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等于300 Hz
B.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C.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大于300 Hz
D.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声音的频率小于300 Hz
4.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波的特性,关于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时不会叠加
B.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相遇时能发生干涉现象
C.相同条件下,低频声波比高频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马路上我们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都是汽笛发出的原有频率
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声波发生干涉的结果
C.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止桥梁发生共振垮塌
D.当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时,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变小
6.根据高中物理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①闻其声而不见其人;②钢琴声震碎玻璃酒杯;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驰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④两列水波相遇产生稳定花纹。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 )
A.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共振
B.折射、多普勒效应、共振、干涉
C.衍射、共振、多普勒效应、干涉
D.衍射、共振、折射、多普勒效应
7.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把同一个单摆由地球搬到月球,则单摆的摆动周期会变短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美人鱼”在水下表演节目时,她们在水中听到的音乐与在岸上听到的一致,说明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
D.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高
8.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的声波,波长很短,只有几厘米,甚至千分之几毫米,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因此有广泛的应用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高频率超声波波长很短,因此衍射本领很强
B.空气中超声波传播速度远大于普通声波传播的速度
C.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参与振动的频率等于超声波频率
D.超声波测速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相干性好的特点
9.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
10.下列四种声现象,哪一种属于声波的干涉( )
A.火车驶来,车站边的乘客感觉声音变尖
B.隔着院墙与人谈话,虽然不见其人,却能闻其声
C.环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周,会觉得声音有强弱的变化
D.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
11.波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波源静止不动,则观察者一定静止不动
B.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
C.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
D.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12.渔船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方鱼群的方位。某渔船发出的一列超声波在时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图为质点的振动图像,则( )
A.该波的波速为
B.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C.若鱼群向着渔船方向游过来,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
D.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m
二、填空题
13.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P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0,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________(选填A、B、C或D)点移动;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0.
14.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________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15.如图所示为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则该图中表示的__________现象;波源正在移向________点,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_______.
16.有一种由钢丝牵着进行操纵做圆周飞行的飞机模型,装有两冲程的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操纵者站在圆心,在他听来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音调是平稳不变的,而场边的观众则听到发动机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17.蝙蝠在喉内产生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发射出来,超声波遇到猎物会反射回来,回波被蝙蝠的耳廓接收,根据回波判断猎物的位置和速度.在洞穴里悬停在空中的蝙蝠对着岩壁发出频率为34kHz的超声波,波速大小为340m/s,则该超声波的波长为________ m,接收到的回波频率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出的频率.
三、解答题
18.蝙蝠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一只蝙蝠以的速度垂直于墙飞行,且以的频率发超声波,并经接收到回声。若声速是,求蝙蝠发射超声波时离墙的距离及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的波长?
19.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作战的需要,现在的战斗机飞得越来越快,甚至有些战斗机的速度超过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假设某爆炸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一架战斗机正在爆炸点附近远离它飞行,要使飞行员听不到爆炸声,战斗机飞行的速度至少多大?
20.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并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为什么地面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呢?
21.一般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渔船发出的超声波相比,其频率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22.公路巡警驾驶巡警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恒定速度巡查,该路段限速为100km/h。巡警车向前方在同一直车道上行驶的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如果该电磁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比发出时的低,该轿车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当声波的频率等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时玻璃杯震荡最剧烈,最容易被击碎,即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选项A错误;
B.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所以鸣笛火车进站时,静止于站台上的旅客接收到该列火车笛声的频率比火车鸣笛频率高,选项C错误;
D.挑水的人由于行走,使扁担和水桶上下振动,当人迈步的频率等于扁担与水桶振动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结果水桶中的水溢出,因此挑水时为了防止从水桶中荡出,可以加快或减慢走路的步频,选项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这是声音的共振,故B错误;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的现象是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波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B.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间距变小,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大于300Hz,故AB错误;
CD.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Hz,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间距变大,则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小于300Hz,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时也能叠加,只是不能产生干涉,故A错误;
B.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相遇时因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B错误;
C.相同条件下,低频声波比高频声波波长较大,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C正确;
D.由多普勒效应,当汽车靠近我们时,我们听到的频率会比原频率大,当汽车远离我们时,我们听到的频率会比原频率小,所以马路上我们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不都是汽笛发出的原有频率,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回声”是声波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声波发生衍射的结果,故B错误;
C.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止桥梁发生共振垮塌,故C正确;
D.当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时,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①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波的衍射现象;
②钢琴声震碎玻璃酒杯是由于共振产生的;
③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驰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
④两列水波相遇产生稳定花纹是水波的干涉现象。
故选C。
7.C
【详解】
A.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在月球表面单摆的摆动周期会变长,故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经过平衡位置时位移都是零,故B错误;
C.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变化的是传播速度和波长,频率不变,故C正确;
D.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高频率超声波的波长短,其衍射本领弱,故A错误;
B.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声波的频率无关,故空气中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普通声波传播的速度相等,故B错误;
C.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由波源的频率决定,故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参与振动的频率等于超声波频率,故C正确;
D.超声波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B错误;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错误;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属于多普勒现象,故A错误;
B.属于声波的衍射,故B错误;
C.属于声波的干涉,故C正确;
D.属于声波的直线传播,声波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故 选C。
11.B
【详解】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现在振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180Hz,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180Hz,则说明振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若振源静止不动,观察者不一定静止不动,观察者绕振源做圆周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也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该波的波速为
故A错误;
B.t=0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此时质点P应位于波传播方向波形的下坡,则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错误;
C.鱼群反射超声波的频率为
若鱼群向着渔船方向游过来,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应大于,不可能为8×104Hz,故C错误;
D.时间内,质点运动了个周期,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13. B 小于
【详解】
[1]根据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
[2]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因此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波的频率将小于发出的频率,即f0.
14.频率
【详解】
略
15. 多普勒 A B
根据图象进行分析,根据接收到的波的个数分析频率的变化,明确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详解】
由图可知,AB两边接收到的频率不同,故说明发生了多普勒效应;由图可知,A处接收到的波要多,故A处接收到的频率大;而B处接收到的频率低;故说明波源正在向A移动;
【点睛】
本题关键明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要明确当物体与波源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而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16. 操纵者与发动机的相对距离不变,场边的观察者与发动机的距离做周期性的变化; 多普勒效应
【详解】
[1]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操纵者与发动机的距离不变,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不变,所以在他听来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调是平稳不变的;而场边的观众与发动机的距离忽远忽近周期性变化,观众接收到的频率就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所以观众听到发动机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
[2]由多普勒效应可知,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收的频率不变,有相对运动时,接收频率变化。
17. 0.01 等于
【详解】
[1][2]根据;由于波源和物体都是静止的,所以接收到的回波频率等于发出的频率。
18.,
【详解】
声音传播时蝙蝠也在向前运动,设蝙蝠的速度为,声音的速度为,蝙蝠发出超声波时到墙的距离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
解得
19.
【详解】
要使飞行员恰好听不到爆炸声,即飞行员正好一个声波也接收不到,则他随战斗机运动的速度应与波峰前进的速度一样,即战斗机应以的速度飞行远离爆炸点.
20.见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增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减小。
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靠近跟踪站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增大,当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减小。
21.变高,见解析
【详解】
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理由是: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22.超速,见解析
【详解】
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又由于巡警车在后且车速恒定,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100 km/h,已经超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