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21: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0 竹节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B.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C.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 -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D.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
A.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B.奉献,供养
C.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D.祭祀用的东西
3.奶奶在油灯下给前线的战士们纳鞋底。( )
A.收入,放进 B.接受 C.补缀,缝补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叉腿(chā) 差不多(chà) B.一绺(lǚ) 人头攒动(cuán)
C.咋呼(zhā) 手一拂(fú) D.模样(mú) 叱咤风云(chà)
5.《竹节人》一课中作者在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说明老师( )。
A.不喜欢竹节人,讨厌竹节人扰乱课堂纪律。
B.故作严肃态收取竹节人,体现出老师对竹节人的喜欢。
C.是个没有爱心的人。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课了,教室里摆出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对玩竹节人非常着迷。
B.“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句话表面上写同学们贪玩,连上课了都不知道,实际上是写他们对竹节人很着迷。
C.“他脸上的神情,跟我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老师喜欢玩竹节人,更说明“我们”制作的竹节人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
D.“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句话写出了“我”小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
二、填空题
7.本文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趣事。全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8.补充完整成语,并选词填空。
( )( )有味 ( )( )风云 ( )巧成( )
( )( )眈眈 ( )( )无遗 ( )功尽( )
( )( )所以 ( )( )贯注
1.她简直玩得入了迷,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 ),( )。
2.小红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也听得( )。
3.他本来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没想到却( ),破坏了大家的兴趣。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写句子。
①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雨衣,我兴奋得地家里蹦来跳去的。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竹子长得真高。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
③舂陵河流向远方。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⑤不改变原意,修改病句。
A、会场里响起了强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全校师生参加了“手拉手,我为灾区献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句子仿写:老师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您却给了我整个荷塘;
我原想_____________ ,您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
我原想_____________ ,您却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写句子。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仿写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1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竹节人(片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5.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攒着( ) 一哄( ) 虎视眈眈( )
16.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玩竹节人很热闹?用“ ”画出来。
17.选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
A.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
B.同学们都喜欢竹节人
C.上课下课玩竹节人的方法不同
D.竹节人的玩法
18.能形容选文中同学们表现的词语有( )(多选)
A.深思熟虑 B.兴致盎然
C.聚精会神 D.如痴如醉
19.从“后面的同学不知趣”中的“不知趣”可以体会到( )
A.同学们不喜欢学习。
B.玩竹节人对同学们的吸引力巨大。
C.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看“我们”玩竹节人。
D.同学们不尊敬老师。
20.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东东在阅读课文时,把此选段当作阅读重点,那么他的阅读目的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
A.把课桌比喻成古战场。
B.把书比喻成屏风。
C.把桌面上豁开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
2.A
3.C
2.供在此处的意思是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用。
故答案为A。
3.纳鞋底是指补鞋底,纳是缝补的意思。
故答案为C。
4.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叉腿(chā)——chǎ
B.一绺(lǚ)——liǔ 
D.咤(chà)——zhà
5.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回忆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在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说明老师故作严肃态收取竹节人,体现出老师对竹节人的喜欢。故本题选择B。
6.D
【详解】
竹节人在“我们”班很火,因做竹节人而疯狂用自己的毛笔或买毛笔做竹节人,所以“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买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7. 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 老师没收竹节人 观老师玩竹节人 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时期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8. 津 津 叱 咤 弄 拙 虎 视 暴 露 前 弃 忘 乎 全 神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津津有味 弄巧成拙
【详解】
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书写时要注意“津、咤、拙、暴、露”容易写错。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选词填空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故答案为:津;津;叱;咤;弄;拙;虎;视;暴;露;前;弃;忘;乎;全;神;
1.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2.津津有味;
3.弄巧成拙。
9. 我兴奋。 竹子长得快捅破天了。 舂陵河唱着歌走向远方。 如果没有这一“舔”,难道那饭碗还有必要拿上舞台吗? 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全校师生参加了“手拉手,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 拥有一滴水 整个大海 拥有一颗星 整个星空

10.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难道不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吗? 老师玩着竹节人。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学生根据要求仿写比喻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下雪了,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当雪花飘飘落下,就像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主语:老师,宾语:竹节人,谓语:玩着。
11. A B
12. 跳绳 踢毽子 竹毛管 做毽子
1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1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15. cuán hòng dān
16.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17.A
18.BCD
19.B
20.体会传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5.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6.
本题考查的是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题干的内容,看出玩竹节人很热闹的句子是“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整段文字都是围绕在玩竹节人在上课的时候和下课的时候都非常有趣,所以全文是围绕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来写的。
18.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根据文段中我们玩竹节人的状态是非常投入和有趣的。符合要求的词语是BCD三项。
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兴致盎然:对某种事物兴趣十分浓厚。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如痴如醉:意思是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可以得出“后面的同学不知趣”中的“不知趣”可以体会到玩竹节人对同学们的吸引力巨大。在上课的时候都过于投入了。
2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阅读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本段文字中结合内容可以得出阅读的目的是围绕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来描写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