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2 基本不等式
【课件】2.2 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RJA-必修第一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2.2 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RJA-必修第一册(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17:35:4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数学-RJ·A-必修第一册
2.2 基本不等式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3.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重点:1.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2.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难点: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a>0,b>0
a=b
不小于
知识梳理
例1 设0
A. B.b C.2ab D.a2+b2
题组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常考题型
巩固训练
ABD
解题归纳
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1>含一个未知数的最值问题
例2
巩固训练
C
D
(-∞,-2]∪[2,+∞)
巩固训练
例3 若正数x,y满足x+4y-xy=0,则x+y的最小值为 ( )
A.9 B.8 C.5 D.4
<2>含两个未知数的最值问题
巩固训练
A
B
B
巩固训练
解题归纳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思路及方法
1.思路
(1)已知x,y都是正数.
①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②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S2.
可简记为“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在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时,需要注意三个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所谓“正”是指各项或各因式为正值.所谓“定”是指和或积为定值.所谓“相等”是指各项或各因式能相等,即等号能取到.
解题归纳
2.方法
(1)配凑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定值条件,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具体可归纳为三句话:
一不正,用其相反数,改变不等号方向;
二不定,应凑出定和或定积;
三不等,一般用函数的图象或性质.
解题归纳
(2)整体意识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有时要用整体思想,即把一个代数式看成一个整体(一个数).如题6,可将x+1看成一个整体.
(3)1的代换
在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最值问题时,若已知代数式的值为1(或可化为1),可将要求的代数式乘1,然后将1换成已知的代数式,展开后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这种方法称为1的代换.
解题归纳
(4)消元法
在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最值问题时可采用消元的方法,将两个未知数化为一个未知数解决.如题10.可先由x2+xy-2=0得到y=-x,推出3x+y=2x+,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
(5)换元法
在求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最值问题时,若已知等式中同时含有和或积的形式(和积同式),求和或积的最值,可采用先消元再换元的方法求解.先利用基本不等式消去和或积(求积消和,求和消积),然后换元解不等式求解.
例4
题组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
解题归纳
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1.若多次使用a+b≥,要注意等号能否成立,最后利用不等式性质累加时也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2.在解决不能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时,可考虑对代数式进行拆项、变形、配凑等,使之达到能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若条件中有一个多项式的值为1,要注意“1”的代换.
巩固训练
例5 围建一个面积为360 m2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他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的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 m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的长度为x(单位:元),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为y(单位:元).
(1)将y表示为x的函数;
(2)试确定x,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
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总费用.
题组四 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训练
解题归纳
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理解题意,设好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义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转化、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自变量范围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结合实际意义求出正确的答案,回答实际问题.
小结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