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1 蟋蟀的住宅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解释。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
①只是 ②光线 ③光滑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
①遇到任何东西都能安静。 ②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2.给鼠、马、猪、虎找家,正确的一项是( )
A.洞、圈、厩、穴 B.洞、厩、穴、圈 C.洞、厩、圈、穴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 )
A.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B.局部的细致观察,有利于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C.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4.下列词语中的“机”字与“神机妙算”中的“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机器 B.机智 C.时机 D.手机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C.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填空题
6.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隧道 ( )地选择 ( )地铺开
( )的工具 ( )地学习 ( )地讨论
7.让生字走进语境。
蟋蟀xuǎn zé( )的zhù zhǐ( )非常yǐn bì( ),选好以后它先用前足bā( )土,再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qīng xié( )地铺开。dòng xué( )wā jué( )好以后,它还不断地从里面pāo( )出泥土,进行内部修整。
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仿写句子。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你会想到_______。
9.[安慰]期中考试前一个月,小文在上楼时不慎摔断了右腿,只能住院治疗。小文既担心腿会落下毛病,又担心学习上会退步,因此每天闷闷不乐……假如你是小文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安慰小文呢?把你的话写下来,感情要真挚,语句要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 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 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0.选择文中恰当的词语或读音。
11.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ī)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 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ā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2.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1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14. 蟋蟀出来吃草,不吃出口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很好看。 B.那丛草可以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出口。
15.选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
A.由远到近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外到内
16.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选文第二自然段,试着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达其内容。
蟋蟀的住宅很__________,很__________,还很_______。我觉得蟋蟀真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① 2.②
【详解】
略
2.C
【详解】
考查选字组词。
找到所给动物的场所名称即可。
鼠洞,老鼠打洞,作为它的居所。
马厩,养马的场所。
猪圈,养猪的场所。
虎穴,老虎的家,比喻危险的境地。
3.C
【详解】
理解诗句的含义,先根据诗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诗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故答案为C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辨析。
题干中“神机妙算”是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机”是计谋的意思。
选项A错误,与题干的意思不同,是“机械”的意思。
选项C错误,是机会的意思。
选项D错误,是电话机的意思。
5.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我们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时要逐句揣摩每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拟人;B:没有使用修辞;C:设问
故答案为:B
6. 隐藏 慎重 均匀 柔弱 认真 热烈
【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隐藏;慎重;均匀;柔弱;认真;热烈。
7. 选择 住址 隐蔽 扒 倾斜 洞穴 挖掘 抛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址、蔽、斜、抛”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选择;住址;隐蔽;扒;倾斜;洞穴;挖掘;抛。
8. 那些繁密的小花 满天的繁星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注意所给示例句子“那些细小”是形容“脚”的,“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是想象的内容。所以仿写时候,要注意内容。
9.小文,你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你配合医院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你的腿一定会恢复健康的。至于你的学习,我会将我每天的学习笔记给你送来,你那么聪明,不会退步的,放心吧。
略
10.dī 即使 安静 nèn
11.C
1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及选词填空。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字音及选词填空相关方面的知识。
堤岸,汉语词语,意思是防治河水漫溢的挡水工程;城市名。
嫩草是汉语词语,意思是乔木和灌木的幼苗。
堤岸,汉语词语,意思是防治河水漫溢的挡水工程;城市名。
即使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假设的让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如果,汉语词语,意思是假如,假使,倘若。
安静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
宁静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出自《文子·上仁》。
1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2.tí nènɡ zì cāo
13.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4.C
15.C
16.选文从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17. 简朴 干燥 卫生 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12.
考查了划去不正确的读音。堤岸:堤。故划去“tī”。嫩草:乔木和灌木的幼苗、嫩枝和叶,常用作牛和别的动物的饲料。故划去“nèng”。布置: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故划去“zì”。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故划去“ cāo”。
13.
考查了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句话中作者把“一丛草”比作“门”。是一个比喻句。
“当四周很安静 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中将蟋蟀赋予人的行为“弹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是一个拟人句。
14.
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可知,因为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所以蟋蟀不去吃它。
15.
阅读句子“从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微斜的门口、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可知,选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外到内。
16.
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可知,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结合句子“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可知,住宅的内部特点:光滑、简朴、清洁、干燥。
17.
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蟋蟀的住宅很简朴,很清洁、干燥,还很卫生。我觉得蟋蟀真是太勤劳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