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21: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如图中召开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备(  )
A.重庆谈判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北伐战争 D.成立新中国
2.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第一个故事“前夜”讲述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的故事。下列选项和开国大典无关的是(  )
A.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D.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含义是 (   )
A.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4.“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公路通车
5.邵允振指出,“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受侵略,苏联在出兵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遭到第一次战败,严厉打击了战后美国跋扈张扬的气焰”。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气焰嚣张 B.苏联在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
C.朝鲜领导人向我国求援 D.朝鲜战争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6.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7.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8.“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9.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无党派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来办到……”“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天朝田亩制度》
10.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1.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三改造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深入
12.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由此可以概括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
A.修筑公路和桥梁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3.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4.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   )
A.“一五”计划并没有提高农业生产力 B.“以钢为纲”不合时宜
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D.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15.1953年9月7日,毛泽东召集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谈话,他说:“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是合作就不能强迫。”鉴于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是 (   )
A.没收政策 B.建立合作社 C.挤垮政策   D.赎买政策
16.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17.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B.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决定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为了(  )
A.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混乱
D.恢复新中国成立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19.《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把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20.下图人物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下列成就与他直接相关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B.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大庆油田的建成
二、综合题(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摘编自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不仅分到了土地,还分到了许多劳动工具。全国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这部法律文件是由哪个机构颁布的 请列出这部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广大农民对这一法律文件持什么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表
工农业产品 煤 钢 布 粮食
增长率/% 98.49 296.30 31.85 19.36
材料四 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哪些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5DBCBD 6-10BAACC 11-15CBBCD 16-20DAABD
21.(1)必要性: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目的:让农民获得土地。
(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态度:积极支持和拥护。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等。(任举一例即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等等。
(4)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等等。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促进了国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