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20: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明崇祯帝(明思宗)
李自成(李闯王)
皇太极(清太宗)
新课导入: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称雄的局面: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怀抱中兴梦想,试图一统天下;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皇太极在辽东建立大清,虎视中原。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一个开国大帝,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探究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探究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探究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知道清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中后期……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
顾宪成等人组成的“东林党”
血腥镇压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探究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一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相关史事
《明宪宗元霄行乐图》(局部)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政事
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激化之时。东林人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东林党争
大臣结党营私
社会动荡
表现: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纪松弛,各级_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______________。
明代《流民图》局部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官吏贪赃枉法
兼并土地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阶级矛盾尖锐
朝政腐败引动荡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加派赋税
材料二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天灾大旱
1.明末农民起义原因
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响”、训练军队的“练响”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响”,合称“三响”
探究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2)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直接原因)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李自成
起义经过
李自成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均田免赋
攻克西安
1643 建立大顺
牧羊-士兵-闯将-闯王
P86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 吴伟业《圆圆曲》 节选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崇祯自缢处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被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
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政权:金国 史称后金
探究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八旗制度



绿








京师
(北京)
沈阳
(盛京)
赫图阿拉
萨尔浒
山海关
宁远
兴城
新宾
1616年,努尔哈
赤在此建立“大金”
政权,史称后金。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后改称盛京。
明代辽东边墙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清。

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山海关
●山海关
清军入关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扬州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清兵入关
汉人:别以为我们不认识你了,我们还记得你灭北宋的仇,你现在又换了马甲又杀了回来!
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家人,尤其是圆圆,其实我也想汉族人当老大。
陈圆圆
吴三桂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原因:
口号: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
闯王
李自成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发展:
明朝的灭亡
均田免赋
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努尔哈赤、皇太极)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失败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B
C
巩固练习
3.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4.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5.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