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1: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香港
台湾
回来吧!
就缺你一个!
台湾海峡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认识一国两制
澳门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评价目标



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
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
认识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
清朝1685
1945
明朝
三国
元朝
1949
清朝1895
合作研讨一:台湾历史知多少?
清初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荷兰侵占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
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
2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港澳问题是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两党间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内政问题。
思考探究:
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台湾和大陆的分离。
1949年, 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分离至今。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背景
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50年代中期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两岸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武装解放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2015年,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应胸怀民族整体利益,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考:
我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依据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是: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1979年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0、91
1992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辜振甫
1917—2005
汪道涵
1915—2005
1979年
1987年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3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3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意义: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9年
1987年
90、91
1992年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1987年
90、91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3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胡锦涛会见连战,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意义: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见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1987年
90、91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政府海峡两岸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3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胡锦涛会见连战,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评价任务一
日益密切的交往
评价任务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1、背景
2、表现
(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人员交往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日益密切的交往
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经济交流
1
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
2
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
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
2
熊猫“团团圆圆”
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围绕备受关注的两岸关系问题,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识”,也没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是用了一些模糊的话语。



一边一国论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三、无法阻止的统一趋势
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台湾问题的解决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政策保障
榜样借鉴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台独势力
海峡现状
无法阻止的统一趋势
问题5:面对这些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我们该如何应对?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自觉同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做斗争,
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019年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基本方针
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人员、经济、文化交流
实现两岸“三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基会与海协会口头达成“九二共识”
(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除建构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的形象外,还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这一变化的现实目的在于( )
A.实现民族独立愿望 B.巩固辛亥革命成果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D
中考演练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D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