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0: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孙权劝学
部编版语文初中阅读课件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文题为后人所加。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222)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如今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一: 创造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第一课时
文言翻译
根据图片理解文意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奏与拼音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表示“对……说”
当初,起初
难道
与……相比如何
只,仅。
通“耶”,语气词
指从事学习
粗略地阅读。
推托
了解
当道,当权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才干和谋略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重新
为什么
认清,识别
于是,就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离开
到了……的时候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二、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古义:认清、了解。今义:看见。
文言知识:
2.古今异义
(4)(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较高一级
()4(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3.掌握以下成语
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薄的人。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第二课时
思考
1.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思考:
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证明学习的重要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2.文章为什么写鲁肃与吕蒙结友
思考: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思考: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4. 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以及分析作用。
思考: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知识检测: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而别 ②成礼而去
D.①盖不可及也 ②盖以诱敌
知识检测:
A.相同。若,比得上。B.不同。重新/还。C.不同。苦于/使……受苦。D.不同。好处/更加。
故选:A。
A.相同。以,用。B.相同。乃,于是。C.相同。而,表示承接关系。D.不同。语气词,不译/原来。
故选: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检测: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
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示例一: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示例二: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