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第一节 压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第一节 压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19: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压 强》教 学 设 计
一、设计思路: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的力、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基础上,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让学生闭住眼睛掂量物体去引入新课,通过三个木块分析来建立压力的概念。利用观察沙滩上的脚印来理解压力的效果是有大小的,从而提出猜想,进一步设计实验,归纳结论。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了压强的作用,进一步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通过知识树实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掌握。最后走向生活,让学生列举身边还有哪些现象与压强相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的习惯和使用科技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相关。
②了解压强的概念,并会解释其物理意义
③能用压强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④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相关的现象,了解转换、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相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③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相关,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怎样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引导出压强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四、实验器材:自制U形管压力作用效果小桶、装有红色液体的瓶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引 入 压 强 课 题 小活动:请一位学生上来,戴上眼罩,平摊双手,掌心朝上。教师向其余同学展示了两个相同的金属圆柱体(分别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两盘,显示质量相等),然后将其中一个柱体直接竖放在学生的一只手掌上,另一个柱体则用一个小托盘托住后放在学生的另一只手掌上,让学生感受两边是否相同?(与所想不一样,举起没有托盘的一边) 全体疑惑,集体操作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再去真实的感受。 境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还对学生原有认识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从而排除了他们在建构压强概念中的一个障碍。
逐 步 引 导 得 出 定 义 猜 想 与 假 设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 投影展示: 三个木块分别放置在水平面、斜面、竖直面 思考:木块对水平面、斜面、竖直面是否有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得出压力的定义。 通过对定义的分析得出压力的三要素。 压力大小:与重力相关吗?是不是一回事? 活动一:钢尺上固定两个大钩码,然后水平放置,倾斜放置,竖直放置分别观察形变情况,通过力的示意图分析两个力。 投影压力与重力的不同。 提问:由刚才的视频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关。 观看视频:妈妈与小女孩在沙滩边快乐的玩耍,观察脚印情况。 引导:深浅代表什么? 谁的作用效果? 提问:由刚才的视频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关。 妈妈和小孩的体重不一样,与压力大小有关。 孩子和妈妈脚印大小不一样,与受力面积有关。(区分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 学生发现,三个力都垂直与作用面。 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通过度析得出,压力与重力的不同。 学生发现:脚印深浅不一样。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动脑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实行逐步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去发现影响因素
设 计 实 验 展 示 方 案 进 行 实 验 归 纳 分 析 得 出 结 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何体现压力作用效果? 自制U形管作用效果小桶,U形管的一端连通橡皮软管,橡皮管的一端连接小桶,小桶上面有橡胶薄膜。按压橡胶薄膜让U形管两边液面产生高度差从而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高度差大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高度差小,压力作用效果不明显。 (利用到转换法) 如何研究受力面积大小? 引出控制变量法,利用已经给定的器材(装有红色液体的瓶子) 如何研究压力大小的因素? 控制受力面积一定,然后改变压力大小去探究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 实验器材: 自制U形管压力作用效果小桶、装有红色液体的瓶子、铁架台 实验操作 (学生演示操作,进行讲解) 实验结论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观察,然后思考U形管是如何体现的,联想到转换法 学生去讨论研究如何操作 学生由观察得出器材 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总结结论 通过生活器材去认识物理 开发思维,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增强对实验的信心,对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提升了归纳和表述观点的水平,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习惯。
建 立 物 理 概 念 压 强 通过实验结论:得到两种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为得到压强的定义做好铺垫) 如果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都不相同又能怎样比较? 得出压强的定义。 1、板书:压强、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强调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2、介绍科学家帕斯卡,类比速度理解1Pa的含义。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来比较。 理解压强的定义及含义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建立压强的概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学生搞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灵活使用知识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知 识 深 化 压 强 的 计 算 投影例题: 让学生完成,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的地方即时给予指导。 评议后投影准确的解题过程。 对照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评议。 进一步确认,并规范格式 学生交流回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前后呼应 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知 识 应 用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回归生活应用物理(展示课件) 怎么放置一块砖,让其压强最大? 这节课我们按照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来分类。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增大压强的方法相同吗?引出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习题练习:(两张图片) 针头又细又尖,为什么? 书包带又宽又大,为什么? 习题小练习 认真观看课件,讨论分类。 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增大和减小压强来分。 按照受力面积大,受力面积小来分。 归纳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
小 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纲展出) 自己总结,查漏补缺。学生从知识、学习方法、水平上来归纳总结。 “知识树”着眼于对知识、方法和水平的梳理,让学生学会反思,从而达到对知识整体的构建、系统的掌握,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走 进 生 活 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消防员拯救冰面上的人) 学生讨论。 试着用物理语言解释相关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使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