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无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 游标卡尺 D.日晷
4、为了增强中学生体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趣味运动会——“跑步运球”比赛,甲、乙两同学从时由同一起点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图中是甲、乙同学运动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5~10s内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时甲同学的速度为1m/s
C.时甲乙同学相距2m D.时甲乙同学的速度相同
5、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6、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7、载有三位宇航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成功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通过弦窗看到地球在转动。下列关于成功对接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是运动的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是静止的
8、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图所示,当空中梯队护卫党旗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 B.以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D.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9、体育课后,小亮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跑步时的步幅约为 B.跑完后心跳30次用时约
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 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
10、甲、乙两人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 B.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 D.16s末,甲乙两人相距10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位乘客和一位司机,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2、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5.73cm、5.93cm和5.74cm,其中明显有错的一个数据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该方法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0s内通过的路程是1000m,它的速度为 ___________m/s,以驾车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 ___________的。
4、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s。
5、小明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 cm、2.52 cm、2.51 cm、2.72 cm和2.53 cm,该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测量结果是_______。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___________ c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为了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直径,小雨同学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1)细铜丝的直径是多少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雨同学改变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L1=7.81cm、L2=7.8cm、L3=7.82cm、L4=7.28cm、L5=7.82cm、L6=7.821cm、L7=7.82cm。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2、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请你帮他算出从标志牌到南京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3、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6分钟时间,走完前半程后休息1分钟继续向前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速度为10m/s,若全程长为3.6km,求:
(1)前半路程的速度?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
(3)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4、从邵阳始发,终点站长沙的某次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3.3km的隧道。求:
(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
(3)如邵阳到长沙动车全程平均速度160km/h,经1.5小时从邵阳到长沙,求邵阳到长沙之间的距离?
5、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0s下落了200m,再匀速直线运动25s下落至地面,求:
(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后,小梦和大梦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小梦走路的平均速度。
(1)小梦用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出自己脉搏跳动十次所用的时间是8s;
(2)大梦在室外测量小梦行走的步长,走一步时两脚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常走一步的长度为______cm;
(3)小梦按照测出的步长沿直线走了72步,同时数出______的次数为75次;
(4)实验中测得小梦所走的路程为______m,利用公式______算出小梦走路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m/s。
2、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公式是______;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于乌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并不是以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它们旁边也有一个老鹰以相同速度飞行,它们相对于这个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这个老鹰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即并不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可能减少,是不可能避免的,故A错误;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的折射的普遍规律,故B错误;
C.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故C错误;
D.估读时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BC.刻度尺、螺旋测微仪和游标卡尺均是常见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B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在5~10s内甲同学通过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故甲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在0~5s内甲同学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故时甲同学的速度为2m/s,故B错误;
C.乙同学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即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时乙同学通过的距离为
而甲同学此时通过的距离等于第5秒通过的距离10m,故甲乙同学相距
故C正确;
D.甲处于静止状态,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
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
18.90cm-15.00cm=3.90cm
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实验运用累积法,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B错误;
C.即使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但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AC.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故A错误,C正确;
B.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飞机驾驶员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天安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跑步时的速度大约4m/s,步频大约4步/秒,因此步幅约为1m,故A符合题意;
B.跑完100m后心跳1min可超过8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双运动鞋的质量约为750g,故C不符合题意;
D.队列训练齐步走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
AD.甲同学的速度为
乙同学的速度为
因此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
16s末,甲走过的路程为
16s末,乙过的路程为
因此16s末,甲乙两人相距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像得,乙同学走4s后甲同学开始走,甲乙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运动5m用时4s,乙同学运动5m用时8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得,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8s后甲超过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汽车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则他们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故选择的参照物为汽车或汽车上的座椅等。
2、5.93cm 5.7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详解】
[1]其中数据5.93cm与其他数据明显偏差较大,数据错误,舍去。
[2][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物体长度为
3、20 静止
【详解】
[1]汽车的速度
[2]以驾车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
4、0.18 337.5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6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9.60cm-6.00cm=3.60cm
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20,该细铜丝的直径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300s
在秒表的外面表盘上,1s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针指针指在37.5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停表示数为
300s+37.5s=337.5s
5、0.1 2.72cm 2.52
【详解】
[1]使用刻度尺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由题中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2]由题中数据可知,2.72cm与其它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故可知该数据为错误数据。
[3]去除2.72cm之后,对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到被测橡皮的宽度为
三、计算题
1、(1)0.16cm;(2)7.82cm
【详解】
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12.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钢丝的直径为
(2)观察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7.28cm与其余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不同,7.8cm、7.821cm估读与其它数据不同,此三测量数据是错误,舍去,则线圈的长度
答:(1)细钢丝的直径是0.16cm;
(2)线圈的长度是7.82cm。
2、90分钟
【详解】
解:标志牌到南京的时间
答:从标志牌到南京最快需要用90分钟
3、(1)5m/s;(2)180s;(3)6m/s
【详解】
解:(1)已知全程的长度为
所以前一半路程的长度为
物体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前半路程的速度为
(2)已知后半路程的速度为
后半路程的长度为
所以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3)物体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m/s;
(2)后半路程所运动的时间为180s;
(3)全程平均速度为6m/s。
4、(1)300;(2)100s;(3)
【详解】
解:(1)动车在2min内所行使的距离为
这列动车的长度是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行使的距离为
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3)邵阳到长沙之间的距离
答:(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300米;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100s;
(3)邵阳到长沙之间的距离为。
5、(1)20m/s;(2)400m
【详解】
解:(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可知运动员在后25s下落的高度为
所以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
答:(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0m/s;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00m。
四、实验探究
1、秒表 70.0 脉搏跳动 50.4 0.84
【详解】
(1)[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
(2)[2]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起始位置为25.0cm,终了位置95.0cm,所以正常走一步的长度为
95.0cm-25.0cm=70.0cm
(3)[3]根据题意知道,应是数出脉搏跳动的次数75次,计算出行走时间是
(4)[4]小梦所走的路程
s=72×70.0cm=5040cm=50.4m
[5][6]由知道,小梦走路的平均速度
2、 40.0 0.25
【详解】
(1)[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为。
(2)[2][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图中AB段的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0.400m
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