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2: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理念】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教育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2课。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所承载的核心概念是“动物有生命周期现象,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其世代相传”,帮助学生构建生物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认识。整个单元是以饲养、观察蚕的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本课从蚕的卵拓展到其他动物的卵认识,知道动物卵多种多样,从而逐步建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个作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分类的方法更容易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2.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提升并完善关于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根据卵的各部分的位置和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蚕卵。为了了解学生对动物的卵的认知起点,从而确定本节课的增量范围。我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通过前测发现:
3.
根据学生的前测可以得知,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卵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对卵的熟悉很多时候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比如鸡蛋、鸭蛋等。对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相同点?”,“卵的内部结构,以及它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比如大部分学生只能画出蛋黄、蛋白。也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比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鸡是由蛋黄发育而来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1. 许多动物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卵能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 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3. 知道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及其它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 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其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 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观察无壳鸡卵的孵化过程,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重点: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难点: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鸡蛋、鹌鹑蛋、鸭蛋等动物的卵。
学生准备:生鸡蛋、放大镜、手电筒、培养皿、镊子、抹布、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我们已经知道蚕卵了,我们知道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卵吗?(预设:青蛙卵、鱼卵、鸡蛋(鸡卵)等)
它们都是靠卵来繁殖后代的,引出课题:《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不少动物的卵,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鸡蛋就是鸡的卵,本环节意在修正和补充学生对动物卵的认识。)
二、探索: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在众多的动物的卵中,这种动物的卵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出示——鸡蛋。
1、提问:它是谁的卵 (预设:鸡的卵)
科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鸡卵,它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但对于小鸡来说,它就是从鸡卵里孵化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原有认知里,鸡蛋它就是生活中的一种食物,但对于鸡这种动物来说的意义,学生却很少去思考。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认识鸡蛋它是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对物种延续有重大意义的。)
2、活动一: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鸡卵外部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有学生说很光滑,有学生说是粗糙的,形状是圆形等。
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观察的要点(使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使用)
学生交流
预设:卵壳上有很多的小孔,用手电筒照射有很多亮点。
展示在显微镜下的卵壳上的气孔,并介绍科学家称这些小孔为气孔
关键问题:你觉得卵壳上的气孔对于小鸡来说有什么用呢?
预设:它可以帮助小鸡在鸡卵里更好的呼吸。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由外而内也是科学观察过程中常用的观察顺序。使用手电筒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观察卵壳上的气孔,知道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二: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过渡语:观察完鸡卵的外部结构,那你知道鸡卵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学生在前测中的画出的图。并说说你是如何发现这样的结构?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播放如何观察鸡卵内部的视频,并对观察过程做温馨提示:
①在鸡卵较大的一头用镊子的钝头敲击卵壳,观察出现裂纹。
②用手慢慢的一层一层剥开卵壳,并提示在剥开过程中及时记录你的发现。
③在倒出来是要尽量将开口剥大一些,保证里面结构的完整。
④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适时出示鸡卵内部结构的科学词汇。
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剖一个鸡卵还是有点难度,所以笔者采用了一个微视频进行活动指导,大大提高了活动有效率。)
活动三:观察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形同和不同
(1)关键问题:其它动物的卵和鸡卵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2)观察鹌鹑蛋、鸭蛋外部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对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描述。(建议学生用“**卵和**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的方式来回答)
(3)出示鱼卵、蚂蚁卵、鸡卵、乌龟卵等图片。提问:动物的卵种类繁多,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预设:可以根据有没有硬卵壳分成硬壳和无硬壳。
小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大小形态不一,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可以发育成小生命。
(设计意图:比较鹌鹑蛋、鸡蛋、鸭蛋,发现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但是打开后发现,里面的结构却是很相似的。可以降低概括不同动物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难度。)
三、研讨: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关键问题:你觉得这些结构对于小鸡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小鸡是哪个结构变过来的呢?
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它们的作用和它的结构特点具有相关性。
3.观看无壳孵化小鸡视频,并小结鸡卵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
(设计意图:针对前概念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卵黄会变成小鸡,通过无卵壳孵化视频的展示,不但可以解决突破这个难点,同时可以观察其他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坚持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可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作为参照,观察并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不同动物的卵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内部结构相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从认识蚕卵出发,观察不同动物的卵,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知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具有相似性,都承载了繁衍后代的重任。笔者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立足于教材,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具体如下:
1.准确把握学生起点和发展点
本课课前,笔者利用课前调查记录单进行了课前调查,知道学生对动物的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卵存在的意义却没有认真思考过。鸡卵很熟悉,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知道卵壳、卵黄、卵白三部分。而且基本上认为小鸡是从卵黄孵化而来的。对胚盘的存在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根据准确的课前调查,笔者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1.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2.完善鸡卵内部结构的认识,知道不同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2.优化观察实验,降低观察难度。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现象的支撑。本节课笔者采用放大镜加手电筒的组合观察卵壳上的气孔。解剖鸡卵观察内部结构前,使用了微视频的指导。比较不同结构内部结构的共同点时,让学生观察鹌鹑蛋、鸭蛋和鸡蛋的区别和相同点。
在学生了解鸡卵的内部结构后,还是很难将结构和它的功能相关联起来。就算观看了无卵壳鸡蛋的孵化过程,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因此还得通过不断的摸索,让学习发生,让学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