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 土壤及开发利用
关于“土壤”考什么?
怎么考?
如何备考?
16.(10分)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是石板稻米的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图8为宁安市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板稻米因其生长在“石板土”上而得名。“石板土”底部为数万年前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表层为黑色腐殖质层,厚度达30厘米左右,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元素。
(1)“石板土”腐殖质层厚、矿物质含量高,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3分)
(2022.4海淀一模)
(2021.5高三海淀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考什么?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质地;土壤组成;
3.土壤分类及特性;
4.土壤的形成因素;
5.土壤的功能;
6.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7.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知识点: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理想土壤构成
3.土壤观察(外部特征)
(1)颜色:黑色、红壤、黄土、紫色土
(2)土壤质地
(3)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
人工土壤(水稻土)
南方水牛耕田图
北方黄牛犁地图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注意: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4、土壤形成的因素
5.土壤功能与养护
(1)联系有机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生物扎根立足的场所
(3)蓄水、保水
功能:
养护方法: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1.影响土壤组成及变化的因素及过程;
2.不同土壤肥力高低、变化及原因分析;
3.土壤剖面的特点及因果联系分析;
4.土壤性状变化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5.土壤整治措施及模式分析。
6.与区域地理结合紧密的高频高点有:亚马孙雨林植被下土壤贫瘠的原因;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土壤贫瘠的原因;我国东北黑土土壤肥力高的原因;南方不稻土肥力高的原因;四川盆地紫色土肥力高的原因;华北平原盐碱土与水盐运动规律;荒漠土肥力低的原因。
高频高点:
土壤特性
土壤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土壤”的学、考进阶:
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土壤组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为植被生长持续提供光、热、水、肥的能力。土壤是由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理想土壤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
二、考点例析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典型例题分析】
(1)地表至地下40cm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 )
A.吸热量增加 B.散热量增加 C.日均温减小 D.日温差减小
(2)影响地下l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势高低 D.植被覆盖
(3)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下列关于土壤温度日较差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浅色土壤大于深色土壤 B.阳坡小于阴坡
C.干土大于湿土 D.平地小于山地
(1)D (2)B (3)C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一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二为图一中①河附近两测站年内降水分配图。
(2)说明由甲到丙,土壤厚度变化的原因。
【详解】(2)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随着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纬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强,雨季更长,水分条件更优越,植物生产活动更活跃,气候湿润、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岩石矿物被强烈分解,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增加了土壤厚度。
【答案】(2)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受地形、气候、生物、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同时,土壤也影响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材料二:下图为某优质黑土区示意图。
2.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1)从气候角度分析当地黑土有机质较高的原因。
(2)说出黑土侵蚀对当地大气、水、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保持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
(2)增加大气中的扬尘;水质恶化;生物栖息地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
(3)休耕;退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采用滴灌、喷灌,改进灌溉技术等。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亚哈萨克斯坦东部的一些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科学家为研究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在某铅锌冶炼厂附近土壤剖面采样分析(数据如下表)科学家还发现研究区的多种植物,尤其是白杨对重金属有高度的富集作用。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分析该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点、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原因:重金属集中分布在0—26厘米的表层土壤,26厘米以下重金属含量少,随土壤深度变化不大;当地降水稀少,重金属难以随水下渗。
措施:铲除表土,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将表土翻到地下深处,将深处土壤翻到表层;种植重金属富集作用明显的植物,降低土壤内重金属含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当地农民用“免耕留茬、秸秆覆盖”的方法,治理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
材料一:图一为东北地区略图及哈尔滨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图二为东北地区多年大风日数统计(东北地区多年日平均大风(≥7级)日数统计)
(1)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与当地独特气候密切相关。该地区夏季(气候特点) ,促使草甸植物生长,增加 来源;冬季(气候特点) ,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 ;有机质 大于 。
(2)从气候和植被角度,推测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为 。因为该季节气温 、降水少、多 ,对土壤的 能力强;正值 季节,缺乏 对土壤的保护。
(3)简述“免耕留茬、秸秆覆盖”对黑土修复和保护的作用。
(1)高温多雨,有机质,寒冷干燥;缓慢;积累(生产),分解。
(2)春季, 回升快/升高/上升,大风,侵蚀,春耕/播种,农作物/植被。
(3)①免耕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过于疏松,减少风蚀。②留茬可以归还有机质,修复黑土。③秸秆覆盖可以减少风、雨水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