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2: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辩论
新知导入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新知讲解
一、概念解说
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新知讲解
二、辩论准备
正规辩论时,双方辩手各四名,分别是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名辩手分工各有不同,一辩提出观点,二辩、三辩补充一辩,并对对方一辩的观点提出质疑。对方在自由辩论的时候二辩、三辩一般也要发挥主力作用,四辩总结陈词。
1.组织队伍
新知讲解
二、辩论准备
辩论的两大基本元素是“论”与“辩”。“论”就是“立”——正面论证己方观点的正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拿到辩题后,小组成员首先要分析并明确己方观点,想好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用哪些材料支持论点,将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下来。同时还要考虑对方可能使用的论据与论述思路,推测对方可能出现的漏洞,构想己方批驳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辩论提纲。
2.设计辩论提纲
新知讲解
二、辩论准备
准备好提纲后,可以在组内进行随机的对辩练习,甚至可以直接和老师进行辩论。每次对辩结束后,老师给出建议,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努力提高反应能力和辩论能力。
3.进行对辩练习
环节 主要任务 辩手分工 时长
立论
正面论述己方观点
正方一辩 反方一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一
质疑对方观点
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二辩 反方二辩
各约3分钟
攻辩二
质疑对方观点
回答对方提问
正方三辩 反方三辩
各约3分钟
自由辩论
轮流发言,强化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正方 反方
各约4分钟
总结陈词
对辩论进行总结
正方四辩 反方四辩
各约4分钟
新知讲解
三、辩论实施
新知讲解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
4.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
5.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新知讲解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展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一)辩论的原则
新知讲解
2.尊重辩论对手
辩论的过程决不能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要想使自己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对手。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一)辩论的原则
新知讲解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双方辩论是基于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当对方把问题阐述的清清楚楚时,不能不理睬对方的观点,反而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对手进行无目的的攻击。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一)辩论的原则
新知讲解
(二)辩论的技巧
1.击中要害。
要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即打蛇要打在七寸上。也可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出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新知讲解
(二)辩论的技巧
2.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一旦对方不同辩手之间出现观点矛盾,或者同一个辩手自相矛盾,就应当马上抓住其矛盾点,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扩大对方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新知讲解
(二)辩论的技巧
3.引蛇出洞。
如果正面进攻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从表面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乱说或者乱答,找到缺口猛烈进攻。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新知讲解
(二)辩论的技巧
4.李代桃僵。
如果自己的观点或论据不够有力,可以模糊概念与对方周旋,把自己某些说不清楚或者模棱两可的观点隐蔽起来,使之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新知讲解
四、辩论原则和技巧
(二)辩论的方法
1.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分析对方的逻辑关系,表述自己的逻辑关系。
2.尽量做到辩论语言风趣和生动形象,要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事实取代死板、空洞的说教。
3.适当运用恰当而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增强辩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辩论实践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少八人,分成正反两方,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辩题。
【辩题一】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课堂练习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我方认为,逆境、顺境都可以让人成长,但相比而言,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理由有二: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五、辩论实践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少八人,分成正反两方,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辩题。
【辩题二】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课堂练习
正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反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不同分工之间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五、辩论实践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最少八人,分成正反两方,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辩题。
【辩题三】
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课堂练习
正方观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1.自媒体能够承载更多信息,人们能接触到的事件越来越多,想要隐藏某些事实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2.越来越多人参与互动,增加了观点,受众的思维不会被一个声音领导,而是从各种观点中进行选择,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接近真相。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私人化的特点,信息的发出者良莠不齐,且为了追求利益去争夺信息的时效性,缺乏考证,再加上事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自媒体时代下,平台上发布的接近真相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绝大部分自媒体并不需要用户实名,这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因而出现了言论不负责的现象。
五、辩论实践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辩论
(一)辩论原则
(二)辩论技巧
(三)辩论方法
作业布置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观点。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作业布置
链接材料: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作业布置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业布置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①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作业参考答案
②请为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示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的经验。
示例二:王明的教条主义差点葬送了中国革命。马列主义不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就没有出路。
示例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