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9.1 杠杆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 2.探究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 重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 难点 1.力臂的画法; 2.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3.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的区分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手段 实验探究、比较讨论、交流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个人或小组、内容)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杠杆) 1.用一根一字螺丝刀撬起木板上的钉子(却撬不开);2.提问如何:把钉子撬起来呢? 1.学生尝试把钉子撬起来; 2.用一支笔垫在螺丝刀下面,就可以轻易撬起钉子 利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对杠杆的模型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杠杆的五要素 1.提问:通过刚刚所做的小实验,与我们生活中实用的工具有什么特点呢? 2.总结: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3.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杠杆的力臂: 根据前面力的三要素的学习,我们知道推门的不同地方,我们用的力的大小并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动力臂: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 5.练习画出不同杠杆的力臂 学生根据对比总结:能够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棒; 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总结:力的作用点到支点距离的不同; 通过生活中的工具,来总结生活中的物理,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让学生深入地对力臂的理解。
三、杠杆的平衡原理 1.以托盘天平为例,回忆如何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引出杠杆的平衡。 总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2.猜想:杠杆要达到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3.为了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表格才能完成实验呢? 4.为什么在实验中杠杆要保持水平平衡? 总结: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5.进行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学生回答:当天平静止时,天平达到平衡。 2.学生猜测: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3.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贯穿前后知识点,用新知识来解决旧问题 让学生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有更好的理解 加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杠杆的分类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改变动力臂的大小实现省力或费力的改变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演变,对公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哪一组所列的器具都是杠杆( ) A、剪刀、筷子、打气筒 B、锅铲、钓鱼竿、桌子 C、钢笔、电灯、直尺 D、撬棒、跷跷板、天平横梁 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 )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钓鱼用的鱼杆 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杠杆的力臂以及杠杆平衡原理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着重对于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设计。但是在课堂中,学生在进行杠杆实验当中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因此还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更多的布置以及预习。
最后,由于杠杆的力臂学生比较模糊,所以课后还要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