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9—4 功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能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3、知道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工程中常用单位是千瓦和兆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例分析、对比得出功率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对综合题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钻研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功率的公式解决较综合的题目。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手段 实验法、推导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目标认同:导入: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过程。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8、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①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②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 的2倍;
③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 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三、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回顾自己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组内同学之间以及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估一下。
四、练习反馈:1.物体在_________叫功率,它是反应物体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某机器的功率为5 W,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2.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它们做同样的功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______;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之比为______。3.举重运动员在3 s内把1500 N的杠铃举高到1.8 m,他对杠铃做了_____J的功,功率是_____W,若举在空中停了3 s,则这个过程做了_____J的功,功率是_____W。4. 质量为40 kg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 s内通过的距离为10 m,那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J,功率是_____W。5.甲、乙两人各把200块砖从一楼搬到四楼,甲、乙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人对砖做的功之比W甲∶W乙=_____,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五、检测总结: 1.关于功率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功率越大,越省力 B.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表示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跟时间成正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B.从P=可知,功率的大小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的功多,功率就大 C.功率大的机械比功率小的机械做的功多 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就比乙的功率大 3.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4∶3,它们工作时间之比为1∶3,它们所做的功之比W甲∶W乙为( )A.2∶9 B.2∶1 C.4∶9 D.3∶2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用外力使甲物体以速度v1匀速上升6 m,外力做功W1,功率为P1,用外力使乙物体以速度v2匀速上升6 m,外力做功W2,功率为P2,已知v1<v2,则( )A.W1=W2 P1=P2B.W1<W2 P1=P2 C.W1=W2 P1<P2D.W1<W2 P1<P2 5.一辆汽车装满货物共重4.9×104 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0 min内前进了6 km,这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615×104 W,求: (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汽车所受重力做了多少功? (3)汽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少?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铁块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同学铁块重力G/N升高高度h/m时间t/s甲21.52乙414丙50.55(1)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同学。(2)为了表示做功的快慢,他们在表中增加了最后一列(空栏)项目,这个项目的含义是______,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叫_______。板书设计:§9—4 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3、公式:功率=功/时间P=W/t4、单位:国际单位:瓦,用字母w表示 1w=1J/s 它表示的意思是:物体1s钟做的功是1J。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1kw=103w 1 Mw=106w 课后作业:A类(必做):伴你学第70~71页1、2、3、4、5、6、7、8、9 课本第61页1、2、3B类(选做):伴你学第71页11、12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