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15: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两角:朝鲜族和土家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一元:侗族和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和彝族 五元:藏族和回族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掌握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3.知道西部大开发实行的意义及成果。

1.民族区域制度制定的原因、含义、前提、地位、法律依据、五个自治区、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
要求:自学过程中勾画重点内容,有疑惑的问题用红笔标注出来(10分钟)

一.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
要求:组长主持,组内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不能解决的重点标记(7分钟)

要求:
1.别人展示时请安静倾听
2.有不同意见时,等别人展示完,再起立补充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①历史特点
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
汉朝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②现实情况
民族分布特点(现实情况):
中国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作用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实行的地方
核心
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4.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形成过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6.5个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最晚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第一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7.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西藏被戴上锁链的奴隶
西藏农奴边巴却
盖了50年的被子
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
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具体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国家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按照自愿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国家尊重割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概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①政治上: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翻身的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加在他们身上的契约和债据
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经济得到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新时期共产党的楷模—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为农牧民看病、治病
各民族也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③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传承与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
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关史实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④ 国家战略上:20世纪末,实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重点工程
“神奇的天路”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⑤实施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当代中学生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问题思考
课堂小结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含义
提出
5个自治区
意义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西部大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A
3.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B
5.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