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 4.5 保护土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 4.5 保护土壤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2: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护土壤
【教学分析】
本课由四个活动构成。活动一:讨论土壤对人类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树立“土壤是一种重要资源”的意识。活动二:猜想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结合第一个活动,土壤很重要,但是我们又在不断破坏它,产生保护土壤的认知需求。活动三:实验研究如何保护土壤,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土壤被破坏的现象,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研究如何才能降低或避免这种破坏性影响。活动四是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将其所学所知应用到宣传保护土壤的活动中,在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和珍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三年级的孩子能够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种植和养殖的具体事例,但受经验限制,对于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认知度不够,同时对于一些破坏土壤的人类行为缺乏情感体验,不知道哪些行为可以保护土壤,或者认为保护土壤的专业性太强,自己无法做到。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意识到人类的部分活动会对土壤造成破坏,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讨论“土壤对人类的意义”、建立人类活动与破坏土壤间的因果假设、实验“如何保护土壤”等活动,使学生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土壤、草皮、水壶、水、托盘、量杯、污水桶、铁架台等;白纸、彩笔、土壤保护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
师:(出示农牧产品图片)思考:这些产品从哪里来?和土壤有什么关系?
生:馒头是用面粉做的,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小麦生长在土壤中。
生:鸡蛋是母鸡下的,母鸡吃的食物是在土壤中种出来的。
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产品和土壤是有关系的?
生:衣服。
师:怎么解释?
生:有的衣服是纯棉的,棉花也是长在土壤里的。
师: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刚才同学们提到衣服、食物都和土壤有关,那我们居住的房屋还有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土壤有关吗?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
生:原来的人都住在木制的房间里,包括,现在我们的门还有很多家具也都是木头做的。
师:出行呢?和土壤有什么关系?
生:原来也是木头做的车轮,不过现在都改成铁做的了。
师:是的,现在的汽车制造与矿产联系更为紧密,单一从土壤中获取的出行产品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像汽车里面的一些内饰,还是由植物制造的。
师:讨论了这么久,土壤对人类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生: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生:土壤为人类提供了食物。
生:没有土壤,就没有人类。
师:是啊,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师: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播放水土流失的视频)观看视频,比较河水发生了哪些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水土流失。
师: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生:下雨的时候,山上的土被水带了下来,流进河里,河水变黄变浑浊。
生:雨下的特别大,山上的草抓不住土,土才会被带进河里。
师:同学们的解释很有道理。但水土流失,不仅有土的流失还包括水的流失。我们已经知道,无论何种土壤,都具备一定的保留水分的能力。水土流失就是因为某些原因,水不能再渗入土壤,而导致的一种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
师:河水变黄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这种现象和乱砍滥伐有什么关系?
生:河水变黄,导致河水无法饮用。
师:嗯,或者说会增加我们处理的难度。
生:河里的泥沙多了之后,河道会淤积,河床升高,再有洪水来了之后,可能就会决堤。
师:你了解的可真多,从哪里知道的?
生:今年暑假,我去了小浪底水库,看调水调沙了。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做一个善于行走的生活有心人。有谁来说一说,水土流失和乱砍滥伐有什么关系?
生:把树都砍了,树的根就不能再抓住土壤了,再一下雨,水土就会流失。
师:植物的根在固定自己时,也能牢牢抓住土壤。如果说,水土流失是结果,那乱砍滥伐就是?
生:原因。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板书:因果关系)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乱砍滥伐,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7页,阅读图片资料,和你的同伴一起说一说,人类活动还会对土壤造成什么影响?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人类向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土壤污染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被土壤中的植物吸收,人再吃了这些被污染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生:如果土地上放养的牛羊特别多的时候,草会被吃光,土壤会沙化。
师:你们理解的土壤沙化是什么?
生:可能是土壤变成了沙子,变成了沙漠,不能种庄稼了。
师:嗯,土壤沙化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结果,沙化后的土壤非常干燥,土粒分散,很容易被风吹散,还会形成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数字表明,我们每年因土壤沙化消失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区县的土地面积。
三、实验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土壤被破坏的现象都和什么有关?
生:与人类的行为有关系。
师:嗯,土壤被破坏和人类的行为存在着因果关系。想一想,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没有相似之处?
生:水土流失是因为乱砍滥伐,土壤沙化是因为过度放牧,是不是都和土壤中的植物减少有关系?
师: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植物多少有关呢?
生:有关,如果植物多一些,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现象。
师: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我们需要哪些材料?
生:土壤,植物。
师:我们用草来代表吧。还可能需要什么?需要模拟降雨吗?土壤又需要准备几份?接下来请小组同学快速讨论一下,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应该一样,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打算如何做?其他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需要两份土壤,有部分草,洒水壶、水、托盘、烧杯。先按教材的装置组装完成后,往洒水壶里装入一壶水,然后分别撒到有草的土上和没草的土上,观察看哪个流出来的土多。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这里面哪些条件应该是一样的?
生:洒水壶里装的水、还有土也要一样多。
生:洒水壶的高度、角度都要一样,高的冲得厉害。
师:还有吗?土壤的坡度会不会有影响?
生:有影响,越陡,估计冲下来的土越多。
师:老师为大家制作了一份实验步骤说明,大家可以参考。接下来我们请两个组的孩子到前面来,按要求组装(实验器材),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其余同学当好监督员,按照实验说明,观察这两组的孩子做的有没有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组装(实验器材)。
师:还有没有哪里需要完善?
生:感觉草盖的不是很结实。
师:好,老师调整。现在老师向洒水壶内加入1升水,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托盘里土壤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没有草覆盖的土流出来了,被冲成了好几条沟,烧杯里的水特别浑浊;有草覆盖的土,看不到有沟的存在,烧杯里的水不算特别浑浊。
师:这说明什么?
生:种草可以降低水土流失。
师:想一想,除草之外,还有什么也可以降低水土流失?
生:种树、种花。
师:我们可以用“植被”来称呼这些植物,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有植被的水里泥沙较少,而没有小草等植被覆盖的水里泥沙较多,说明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呢?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作业:利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土壤,然后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美化,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宣传保护土壤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保护土壤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很多专有名词,孩子们可能只是听说过,理解得比较片面。所以本课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推测土壤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实验的方式去体会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保护土壤的方法。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上,出于(实验器材)的复杂程度,将该实验简化为演示实验,并为学生提供实验说明,降低了实验设计难度,重在通过实验分析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直观感受植被对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价值。
【总结点评】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土壤与人类的关系,知道土壤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保护土壤的内驱力。讨论、猜想假设环节的重心是将保护土壤与学生自身生活建立密切联系,提升情感认同度。所以可以多让孩子联系生活,多用生活中的事例描述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要强调的是人类活动与土壤破坏不是单一的因果联系,一种土壤被破坏的现象,背后可能是多种人类活动共同导致的结果。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