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十八章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28.2.2.1利用仰角、俯角解直角三角形
授课人:XXXX
教学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
2.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
(难点)
新课导入
问题思考
如图所示,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AB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现有一架长6 m的梯子.
(1)使用这架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 (精确到0.1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α等于多少度 (精确到1°)此时人能否安全使用这架梯子
新知探究
例1: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空”一号的组合体在离地球表面34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P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结果精确到0.1km)
·
O
Q
F
P
α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形成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形成的角叫做俯角.
新知探究
例2: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分析:我们知道,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俯角,因此,在图中,α =30°,β=60°.
Rt△ABC中,α =30°,AD=120,
所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
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A
B
C
D
α
β
仰角
水平线
俯角
新知探究
A
B
C
D
α
β
新知探究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画出示意图,将其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问题中的条件,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形成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形成的角叫做俯角.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课堂小测
1.如图所示,由D点测塔顶A点和塔基B点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
已知塔基高出地平面20米(即BC长为20米),塔身AB的高为 ( )
A.60米 B.403米 C.40米 D.20米
C
课堂小测
2.课外活动小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角时,
测得旗杆AB在地面上的影长BC为24米,那么旗杆AB的高度是 ( )
B
课堂小测
3.一棵树因雪灾于A处折断,如图所示,测得树梢触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 为4米,∠ABC约45°,树干AC垂直于地面,那么此树在未折断之前的高度约为 米(答案保留根号).
课堂小测
4.如图所示,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为18 m,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α为30°,测得C点的俯角β为60°,则建筑物CD的高度为 m.
课堂小测
5.如图所示,在建筑平台CD的顶部C处,测得大树AB的顶部A的仰角为45°,测得大树AB的底部B的俯角为30°,已知平台CD的高度为5 m,则大树的高度为 m(结果保留根号).
课堂小测
6. 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 = 140°,BD = 520m,∠D=50°,那么开挖点E离D多远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精确到0.1m).
50°
140°
520m
A
B
C
E
D
∴∠BED=∠ABD-∠D=90°.
答:开挖点E离点D 332.8m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
解:要使A、C、E在同一直线上,则
∠ABD是 △BDE 的一个外角,
课堂小测
7.如图所示,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