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诗歌鉴赏(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诗歌鉴赏(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3: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②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农历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②故国: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3.本诗题目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诗人却没有一句在写“友人别墅”,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4.本诗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写到了“春风”,“春风”分别寄托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古代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下面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和响应号召起兵抗元两件事。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6.请从思想感情、修辞手法、对后世影响中任选一点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诗做点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首句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B.“悠悠”登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仿。
C.辛弃疾借用三国典故,让曹操和孙权来给刘备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堪与孙权争胜。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寄情委婉深沉,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
8.“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甜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9.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结合前四句具体赏析。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1.“微风”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倚”?请谈谈你的理解。
12.诗人的心境前后有何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陇西行(其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貂锦:唐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代指唐王朝精锐部队。
(1)三、四两句历来被认为蕴含“无限悲哀”,请自选角度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宋]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释】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在写景手法上的妙处。
八、诗歌鉴赏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②棹(zhào):船浆,此指船。
16.清人刘体仁评道:一“闹”字卓绝千古。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结合全词,简要说明“劝”字吐露出作者哪些情感和志趣?
九、诗歌鉴赏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19.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0.“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1.请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古时皇帝的诏书用紫泥,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④高唐:指父母。
22.沈德潜评“孤帆暮雨低”这句诗:“体物之妙,在一低字。”赏析“低”字的妙处。
23.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抑郁深沉的情调,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分析。
十二、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2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动人心弦。
25.结合诗词,简析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十三、诗歌鉴赏
卜居①
杜甫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②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③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①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时所作。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②主人:指当地的亲友。③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
26.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环境幽静,令人沉醉。
B.颔联写出了诗人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那里离城区远,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C.尾联写诗人日常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乘上小船,向东远行,直达山阴,充分体现出其隐逸山林的生活雅趣。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之后,好不容易在友人的相助之下有了安居之所,欣然之情难以自抑,写下此诗以表达对隐居与安逸生活的渴望之情。
27.结合全诗,说说颈联“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的表达效果。
十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翠微寺
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28.颔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9.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30.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3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2022诗歌鉴赏 答案
1.B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
示例二: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
3.诗句主要描写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目的是让读者想象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或本首诗通过自然优美村野风光的描写,烘托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
4.本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对访友途中看到的春景的喜爱之情;《春夜洛城闻笛》侧重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5.D
6.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信念和决心;
修辞手法: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自问自答,集中表现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修辞手法:借代,以汗青借代典籍,表现了诗人舍身取义的气节和风骨。
对后世影响: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选一点赏析,形式、表述合理即可。)
7.C
8.①借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一典故赞颂孙权,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爱国情怀),也委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朝廷暗讽)。
②这两句直抒胸臆,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意思对即可)
9.高洁,香远益清; 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
10.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荷花像幽静的“凌波仙子”红妆重彩,早晚红妆有别,姿态各异,婉约优美,令人陶醉。
11.微风本不可倚。这里将微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伴相亲,为春风所陶醉的情景。
12.诗人由春光融融里的困懒,因为见到一树盛开的桃花,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写出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目不暇接的状态。
13.(1)示例一:“河边骨”和“梦里人”形成鲜明对照,一生一死,虚实结合,构成强烈反差。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的悲凉,使诗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示例二:“可怜”和“犹是”蕴含作者无穷的感慨,“可怜”是作者对战士的同情和哀悼,“犹是”则寄寓对战士妻子的无限怜悯,战争的连绵不断不但让无数的战士马革裹尸,也让家人饱受痛苦,诗歌饱含悲情。(答出一例即可)
(2)示例:对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赞美;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深切同情;对战争无比厌恶之情。
14.B
15.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拟人。将“鸟”、“鱼”等人格化,写明媚的春天到来,鸟儿欢快的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缓慢,写出太白岭宜人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16.示例:词第二句写杨柳如烟、寒气轻微,在静谧意境中反衬出枝头红杏的热烈绽放,“闹”字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情态阐释了词人眼中春景的生机勃勃。
17.示例:因为客棹烟轻,红星闹春,写出了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劝”字生出了对美好事物与美好时光的向往之意;浮生长恨却要轻轻一笑,不惜千金则是“劝”人淡泊功名利禄。
18.A
19.示例: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0.①描写明丽的秋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忧愁。②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21.示例: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寂寞孤独之情或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22.一个“低”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友人的船帆因饱含雨水而沉重、低垂的样子。这句话设想友人的孤舟在阔大的江面上缓缓前行的情景,衬托出友人的孤单,表达了作者的不舍之情。
23.颈联中,诗人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清新明快、富有生气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作者认为,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尾联说到友人此行还可以顺路探亲,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此,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4.D
25.上片回忆早年军旅生活的慷慨激昂和下片现在泛舟吴楚的闲淡无奈构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苦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26.C
27.用了对偶的修辞,描写蜻蜓翻飞,鸂鶒戏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轻松、喜悦;以动衬静,用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静幽之中又显生气。
28.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以“归鸟”和“僧语”的动衬托出“云壑”和“楼” 的静,突出了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29.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0.“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31.①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②“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③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