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乘法运算定律-----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二乘法运算定律-----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运算定律-----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形成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教学重点: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能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解决相遇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学过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回答。(预设: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今天我们就在这三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究新的问题。
想一想,演一演。
课件出示:相距、相向、相遇、相反。
请一名学生读词语,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让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水到渠成,将相遇问题中的常用术语让学生表演出来,加深对这些常用词语的理解,分解新知的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课件出示例题:余刚和苗苗约定同时从家出发去少年文化宫。经过5分钟两人正好在少年文化馆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指名学生读题。
1.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①余刚和苗苗是怎样走的?
②经过5分钟两人怎么样了?
③他们俩5分钟走的路程和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他们俩走的路程和他们两家之间相距的关系吗?(预设:余刚走的路程+苗苗走的路程=两家之间的距离)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请你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设计意图:将题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化简解决问题的难度,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做铺垫。)
2.学生练习,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分享方法,同时请两名同学板书做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及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3.分享完成后,请板书的两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预设:①余刚走的路程+苗苗走的路程=两家之间的路程,75×5+60×5=675(米)。②两人的速度和×时间=路程,(75+60)×5=675(米))。
师:为什么要把75和60相加?求的是什么?(预设:(75+60)是他们俩1分钟走的路程),师引导把发现,他们俩1分钟走的路程看成一份,也就是1个(75+60),同时走了5分钟就是5个(75+60),所以他们俩5分钟走的路程是(75+60)×5,而(75+60)是他们俩的速度和,所以他们俩走的路程和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速度和×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及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
5.归纳“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有什么特征?(预设:有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有两个人相向而行。师补充,对!有时候也可能是两辆车相遇或者是两个别的什么物体相遇。)
相遇问题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预设:两人走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也可以用两人的速度和乘时间)
(设计意图:对相遇问题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进一步加深学生相遇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三、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同学们,学会了解决相遇问题,想不想挑战一下?请看19页,一起来“试一试”,请学生读题。师:先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再列式解答。(师巡视)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图,并列式计算,然后说明是怎样算的。指名说一说(45+52)表示什么?(预设:两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两车的速度和)
小组内互评。对的画√,错的帮助他改正。
师引导学生明白:这里两车向相反方向行驶,也属于相遇问题,是相遇问题的延伸,可以把两车走的路程相加等于两车行驶的总路程,也可以把两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看成一份,所以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等于两车的速度和乘同时走的时间。
2.孩子们,还想挑战吗?请看21页第一题,自己读题。师:“从丽丽比王刚提前两分钟出发”可以想到什么?(丽丽比王刚多走了两分钟,丽丽从家到电影院走的时间是(7+2)分钟,)
学生独立解答,投影学生作业,并请该同学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强调:这题同样属于相遇问题,但要注意“丽丽提前2分钟走”这一信息。
(设计意图:1、2两题与例题稍有不同,难度逐渐加深,是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巩固,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知道了相遇问题的特征,学会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布置作业。
22页练习六第1、2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运用。)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余刚走的路程+苗苗走的路程 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75+60)×5=675(米)
75×5+60×5=675(米)
答: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是675米。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让学生会用线段图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能解决相遇问题。难点是形成解决相遇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对相遇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具体体现在:
  1、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通过课前的“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相遇”“同时”“相向”,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本着“从生活入手---抽象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应用生成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教学中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明确问题的产生,经历提问、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到成功的体验。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因此我通过在完成练习时,要求小组内分享、互评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学习,教师注意捕捉、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肯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