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
第1课时 连乘的应用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1,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应用连乘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应用连乘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收集图文信息,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动物王国的猴妈妈要过生日了,聪明的猴妈妈邀请了凶猛的老虎、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和全身有着黑白相间条纹的斑马作为他的嘉宾。嘉宾们表演了他们的本领作为猴妈妈生日礼物,老虎表演了他的捕捉猎物的本领,长颈鹿表演了吃高处东西的本领 ,斑马表演了他的找水本领,他们都很厉害,猴子突发奇想,他让小猴子们摆出了这样一个造型,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教师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观察图画,从图画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一(每)行有4个只猴子,有3行或一(每)列有3只猴子,有4行。
(2) 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 教师提出要求:谁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说一遍
(引导学生总结:每行有4只猴子,有3行,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
(3)谁会计算
学生:4×3=12只或3×4=12只
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要求3个4是多少或4个3是多少。
并且摆出公式:每份数×份数=总数
2.引入: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运用乘法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点评:由以讲故事和复习旧知切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引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知的探究扫清障碍。]
2、教学新课
光明小学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3组,每组有5人,光明小学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用画图和用公式的方法解决)
思考:指导学生看图,然后思考问题。
1.先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要算总人数,先算一个班有多少人?
列式:3×5=1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15×2=30(人)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还可以先算共有多少个组?再算共有多少人?
老师:好,那么你们自己来列算式。
组数:3×3=6(组)
人数:6×5=30(人)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设计意图:该例题我选取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可以将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和班级座位素材,很直观,学生很容易找到两种方法,一种先算一个班,再算到两个班。或者先算共有多少组?再算共有多少人?这样这道例题学生学会了,为下面的例题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带给他的成功的体验。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3页例1的情境图。
同学们也为提高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某地区所有小学校在练习大型团体操。看,这就是他们的团体操训练现场。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
(1)有22所学校参加训练。
(2)每所学校都站了4列,每列18人。
(3)要解决的问题: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
2.找准每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东西?
找到题中的每份数,并且找到它对应的份数,求出它们的总数。
(二)合作探究,主动建构
1.自主探究
教师提问:要求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解决呢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思考:还有不同解法吗 试一试。
2.小组交流
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法。
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全班交流
教师课件出示简单的示意图(可以用1个圆表示1个人)。
(1)方法一
18×4=72(人)
72×22=1584(人)
追问1:18×4=72(人),你用了哪些信息
学生:每所学校站了4列,每列18人。
追问2:得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呢
学生:每所学校的总人数都是72人。
追问3:再和哪个信息组合
学生:22所学校。
追问4:得到什么
学生: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解释,并在图上圈出来。
教师提出要求:他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谁能再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教师找出相关的信息,并板书:
教师小结:像上面列出的2个乘法算式,我们还可以把它们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18×4×22=1584(人)。(教师完善板书。)
(2)方法二
4×22=88(列)
88×18=1584(人)
追问1:4×22=88(列),你用了哪些信息
学生:每所学校站了4列,参加训练的有22所学校。
追问2:得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呢
学生:一共有多少列。
追问3:再和哪个信息组合
学生:每列18人。
追问4:得到什么
学生: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解释,并在图上圈出来。
教师提出要求:他讲的你听懂了吗 谁能再说说
教师找出相关的信息,并板书:
结合课件的示意图,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每所学校站4列,每列18人”可以理解为“每所学校每行4人,站了18行”,因此,4×22=88(人)还可以理解为22所学校的一行有88人;每列18人,可以理解为有18行,88×18=1584(人)就表示18行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进行演示(圈一圈)。
4.比较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两种解答过程,是按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的,那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1种解法是先求的每所学校多少人,再求22所学校一共多少人,第2种解法是先求22所学校一共多少列,再求22所学校一共多少人;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最后都能求出来“22所学校一共多少人”。
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22所学校一共多少人;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所学校多少人,是以一所学校的人数作每份数;先求一共有多少列,是以一列作每份数。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解决同样的问题,有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5.学生思考
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练习应用
1..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福利院买回15筐苹果,每筐重23kg。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4元,买这些苹果一共要多少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解法:
①15×23=345(kg) 345×4=1380(元)
②4×23=92(元) 92×15=1380(元)
然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①15×23=345(kg)表示一共买了多少千克苹果,345×4=
1380(元)表示买这些苹果一共要多少元。
②4×23=92(元)表示买一筐苹果要多少元,92×15=1380(kg)表示买这些苹果一共要多少元。①12×18=216(棵)表示一共种了多少棵花菜,216×2=
432(kg)表示这些花菜一共重多少千克。
②2×12=24(kg)表示一行花菜重多少千克,24×18=432(kg)
表示这些花菜一共重多少千克。
2. 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洪大伯种花菜,每行种12棵,种了18行。如果每棵花菜重2kg,这些花菜一共重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解法:
1 12×18=216(棵) 216×2=432(kg)
2 2×12=24(kg) 24×18=432(kg)
然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3. 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儿童游泳池长25cm,小华游6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6个来回游了多少米,该怎么办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要算6个来回游了多少米?先算一个来回游了多少米?再算6个来回游了多少米?
一个来回游了多少?25×2=50m
6个来回游了多少米?50×6=300m
或者是:
6个来回就是要游12个游泳池那么长?
所以:25×12=300m
[点评:紧紧抓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深化对连乘问题的认识,实现了练习对知识巩固、能力培养和体现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目标。]
四、反思总结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板书:连乘的应用。)(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在用乘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有一种,我们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桃花镇中心校—徐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