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ěn suǒ shěn shì duàn liàn tì lèi bēn fù
( ) ( ) ( ) ( ) ( )
cí xiáng róng xìng tè shū mǎ gé zūn zhòng
( ) ( ) ( ) ( ) ( )
二、选择题。(填序号)(12 分)
1.下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龄(lìng) 熟练 B.威吓(xià) 惊疑
C.筹集(chóu) 繁忙 D.深山坞(wù) 誊恋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矜持不苟(随便) B.却看妻子愁何在(后退)
C.若有所思(好像) D.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奕涵喜欢书籍,见到好书就会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B.根据这次练习的答题情况,我拟定了下个月的学习计划。
C.还不是想让我早点睡觉 我很快识破了妈妈的诡计。
D.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她不禁肃然起敬。
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A.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B.海伦·凯勒凭借惊人的毅力.终于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D.“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5.下列对句子中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神态描写)
B.“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语言描写)
C.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动作描写)
D.“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语言描写)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苏轼写的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
B.《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C.“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凝视远方”“改进生活”这两组词语搭配均是正确的。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这么重的伤势,难道不是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吗 (改为陈述句)(2分)
2.两个国方兵士将方志敏全身搜了两遍,什么也没搜到,感到怀疑而又惊异。(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3.读下面的例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再根据情景照样子写一写。(2分)
例: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期待落空:
4.因为老王爱养花,而且他院子里有许多花。(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诗句中有浓浓的情。“ , ”王之涣借此表现戍边士兵的思乡情怀。:“ , ”,诗人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借此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李白借此表达了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2.“ 穿金甲, 终不还”是唐代诗人 所写的《 》中的诗句。
3.“青山处处 , 裹尸还”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五、语言综合运用与实践。(④分)
五年级(1)班开展了“说英雄,话爱国”的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下列是曾当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时代英雄,请你选出一位或一组(填序号),并为其写一句推荐语。(2分)
①扫雷英雄杜富国 ②消防官兵群体 ③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 ①中国维和部队
英雄: 推荐语:
2.小华说:“爱国是大人物的事,我们学生谈爱国只是空谈,又不能真正为国家做什么事。”针对这个问题,你想对小华说什么 (2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分)
(一)军神(节选)(16分)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 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镇静----( ) 实施----( ) 信任----( )
2.在选文中的“”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3.写出沃克医生的情绪变化过程: → → →
→ 。(5分)
4.选文画“----”句子中的“一刀刀”突出了 。
画“ ”句子中的“一次又一次”突出了 。(2分)
5.读了选文,可以看出沃克医生具有高明的 和高尚的 。(2分)
6.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天将军的军神形象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二)雪山上的小太阳(8分)
1935年6月,央全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凤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
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了,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悄悄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短文中画“ ”句子的作用是 。(1分)
2.品读画“一'的句子,选择人物的品质。 (填序号)(3分)
① ② ③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他人
3.从短文第4自然段“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 。
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 。(2分)
4.下列对“小太阳”的理解,有误的项是( )。(2分)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衣服,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七、习作。(30分)
生活中的一部机精彩画面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画面中的人物或陶醉,或得意,或兴奋的样子一定更让你难忘。选择你印象最深一幅画面,回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注意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动作或语言等写具体,450字左右。
第四单元提优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诊所 审视 锻炼 涕泪 奔赴 慈祥 荣幸 特殊 马革 尊重
二、1.C 2.B 3.C 4. B 5.D 6.B
三、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2. 两个国方兵士将方志敏全身搜了两遍,什么也没搜到,不能不感到怀疑而又惊异。
3.示例:“那本书已经卖完了。”听到妈妈说完这句话,弟弟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像只泄气的皮球,脸上的神情是那么失望,泪水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啊,怎么会这样 我已经等了很久了!”
4.把“而且”改为“所以”。
四、1.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沙百战 不破楼兰 王昌龄 从军行
3.埋忠骨 何须马革
五、示例:1.①他在危急关头挡在战友前面,自己却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这一挡体现了军人的无私和无畏。
2.小华,我们现在虽然还不能为国家做大事,但是我们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就是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了,对不对
六、(一)1.镇定 施行 相信 2. , ? , !
3.生气 再一次愣住 紧张 吓了一 跳 惊呆
4.手术复杂,病人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沃 克医生的紧张,侧面烘托了军神的坚强
5.医术 医德
6.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二) 1.交代环境的恶劣,衬托红军过雪山时的艰难,为下文写“小太阳”的死作了铺垫
2. ①B ②C ③A
3. 难过 示例:小太阳,你的离开带走了队伍里的欢笑和温暖。虽然你离开了,但你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将永留于世 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