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0 1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大纲版第1册 课后巩固(19.邹忌讽齐王纳谏)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丽(yì)     时时而间进(jiān)? 臣妾(qiè)?
B.窥镜(kuī) 期年(jī)? 皆朝于齐(cháo)?
C.弗如(fú) 孰与(shú)? 数月之后(shuò)?
D.朝服(zhāo) 衣冠(ɡuàn)? 谤讥(bànɡ)?
解析:A项,“间”应读“jiàn”; C项,“数”应读“shù”;D项,“冠”应读“ɡuān”。?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土地)千里,百二十城21世纪教育网
B.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很远)
C.能面刺(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1世纪教育网
D.能谤讥(诽谤讥讽)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解析:A项“地方”是两个词,即“土地方圆”;C项“刺”是动词,“指责”;D项“谤讥”应为“批评议论”。?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皆以美于徐公?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解析:B、C两项都当“比”讲,介词。A项,“在”,介词; D项,“对,向”,介词。注意“于”字在古汉语中是用的较多的一个虚词,词性都是介词,意义却很多,要仔细辨析。
答案:B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朝服衣冠
服:服装。21世纪教育网
C.窥镜而自视?
窥:本是偷看,此处引申为“照”。
D.客之美我者?
美:认为……美。?
解析:B项,“服”,名词用作动词,穿。
答案:B?
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及”相同,两个“而”不同。?
B.两个“及”不同,两个“而”相同。?
C.两个“及”相同,两个“而”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而”不同。?
解析:①赶得上,②达到,③表修饰,④而且。?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今齐地/方千里?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解析:根据前面介绍的知识可知:A项应为“我/孰与徐公美”;B项“于是”是连词,应停顿为“于是/入朝见威王”;D项应为“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C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朝服衣冠 ②皆朝于齐?
B.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妾之美我者?21世纪教育网
C.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徐公来,孰视之?
D.①君美甚 ②王之蔽甚矣?
E.①徐公不若君之美 ②曾不若孀妻弱子?
解析:A项,①早上,②朝拜;B项,①美丽,②认?为……美;C项,①谁,②通“熟”,仔细。?
答案:DE
8.下列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一般疑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判断句。?答案:D?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参考答案:(1)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谈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B.能谤讥于市朝 讥:讥讽。
C.时时而间进 间:断断续续地。?
D.期年之后 期:周(年,月)。?
解析:B项,讥:微言讽谏。应注意古汉语中这几个词的意义的区别:讥,微言讽刺;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诽,背地里议论;谤,公开地指责。?
答案:B?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闻寡人之耳者”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所未闻?
B.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D?
12.邹忌的妻、妾、客回答邹忌提问时,由于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感情上却有明显差异。请用原文填出各自的回答,并简要说明其感彩。
其妻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妾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曰:“_______________?”感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原文填空略)感彩:妻:由衷、热情;妾:拘谨、勉强;客:阿谀逢迎。(根据不同身份和语言,揣摩其各自不同心理。)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①,蠲②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退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②蠲:免除。?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解析:D项,“诬服”是“无辜而认罪”的意思。?
答案:D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两个“其”都是“他的”的意思。?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两个“会”都是“恰巧”的意思。D项,两个“得”都是“能够”的意思。?
答案:B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B.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史朝夕狱门外?
解析:A、B、C三项中的“狱”均作“案件”讲;?D项?中的“狱”作“牢狱”讲。
答案:D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主要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     B.③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③④句不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的品质。?
答案:A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21世纪教育网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的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解析:D项,“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不合文意。原文是说唐震拿出州府中的全部金钱,招募能出战的人,奖赏他们。?
答案:D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
(2)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参考答案:(1)他仗恃贾似道势力,很傲慢不驯,政事上一概不顾念谦让别人。(关键词“恃”“顾”“让”。)?
(2)唐震拿出州府中全部金钱,招募能出战的人,奖赏他们。(关键词“募”“赏”。)
  参考译文:唐震字景贤,是会稽人。他青年时居住乡里,性情坚定不随便与人交往。有人说出他的过失,他总是很高兴。中进士后他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唐震把这文书放进箱子里,后来这个权贵干预朝廷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结果,封信的标记都没有打开,那个权贵很惭愧。咸淳年间,唐震由大理司直做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做京城长官,他仗恃贾似道势力,很傲慢不驯,政事上一概不顾念谦让别人。恰逢临安府有审定的案件将施用死刑,唐震全力辩说判错了,潜说友争辩不得,便把这案件交给刑部审定,终于肯定唐震的见解是对的。咸淳六年,江东大旱,朝廷提升唐震主管信州。唐震奏告朝廷减少分批调运的米,免除那里的租赋,命令城市住宅区设立一个官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出粮谷让住宅区的官吏主管供应粮谷。州里有个百姓雇牧童放牛,牧童逃走了,牧舍着了火,牧童的父亲诉讼雇主杀了他的儿子投入火中,这个百姓受不了拷打,就无辜认罪了。唐震看了这个案子的公文很怀疑,秘密地寻找那个牧童,在旁边的郡找到了牧童,根据这个又追问牧童的父亲,他回答还像先前一样,唐震将他的儿子领出来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得到了公正判决。……咸淳十一年二月,大量的元兵攻到信州,都大提举邓益逃离,唐震拿出州府中的全部金钱,招募能出战的人,奖赏他们。众人畏惧,不能作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于是溃散。唐震进入州府里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他说:“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的敌人军队还未会合,赶快逃出去还能免于灾祸。”唐震斥责说:“城中百姓的性命都关系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说话,全都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元兵进来了,元兵头目拿着公文铺放在桌子上,让唐震签署投降,唐震把笔扔到地上,不屈服,于是因此而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