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0 18: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大纲版第1册 课后巩固(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曾皙(xī)     小相(xiānɡ)?
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ɡ)
B.率尔(shuài) 比及(bì)
俟君子(sì) 夫子哂之(shěn)
C.铿尔(kēnɡ) 舞雩(yú)
冠者(ɡuān) 喟然(kuì)
D.由也为之(wéi) 何以伐为(wéi)?
为之泣(wèi) 为子孙忧(wèi)
解析:A项,“相”应读“xiànɡ”;C项,“冠”应读“ɡuàn”;D项,“为之泣”的“为”应读“wéi”。?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如或知尔(如果,假如)?
因之以饥馑(加上,接连)
B.不吾知也(了解)
由也为之(由于)
C.鼓瑟希(弹奏)?
且知方也(方向)
D.何伤乎(妨害)?
舍瑟而作(讲话)
解析:B项,由:子路名“由”。C项,方:道理。D项,作:站起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两个“如”相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如”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如”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如”不同,两个“以”不同。?
解析:如:①句当为“如果”;②句当为“至于”。以:①句当为“做”;②句当为“以便”。?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译文:我年纪比你们大,不要因我(年纪)比你们大就不说了。?
B.鼓瑟希,铿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译文: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停了下来。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译文:又有什么妨害呢?也不过说说对此的志向罢了。
D.夫子何哂由也?
译文:说出你为什么笑的理由?
解析:B项,铿尔:立即停下来。C项,其:各自。D项,由:子路名“由”。?
答案:A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  )?
A.《论语》是孔子的著作,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书,冉有、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C.“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反映了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D.“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说明孔子只有守旧的一面,没有革新的一面。
解析:A项,《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书,孟子的老师是子思;C项,“唯物主义思路”当为“对鬼神的态度”,而此句的意思却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D项,孔子有革新的一面。?
答案:B
6.翻译下列语句。?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参考答案:(1)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
(2)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一)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7.选出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因之以饥馑     因:相加,相逼。?
B.比及三年 及:到,等到。?
C.赤也惑,敢问 惑:迷惑。
D.求也退,故进之 退:谦逊。
解析:C项,惑:糊涂。
答案:C
8.选出与“夫子哂之”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加之以师旅? B.由也为之?
C.闻斯行之? D.如之何其闻斯行诸?
解析:D项,之:语气词,与“如何”组成并列结构。?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9.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写出了子路崇尚武力的走向,未写以礼治国的?走向。
B.“闻斯行诸”“闻斯行之”两句中,“诸”和“之”的意思是相同的。
C.“夫子哂之”与“如之何其闻斯行诸”两句中写到的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是一致的。
D.“赤也惑,敢问”意思是:我很迷惑,敢问你吗?
解析:A项,“方”,正道,含有“礼”的意义。C项,前句有“轻视”的意思,后句是“训斥”的意思。D项,惑:糊涂。敢问:请问。
答案:B
10.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两则材料里,子路的言行中表现的性格都是一致的,没有差别。
B.材料(一)中,子路谈的是志向;材料(二)中,子路请教的是“礼义”。
C.公西华请教的问题与曾皙请教的问题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都表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解析:A项,子路性格应是:前则鲁莽,后则谦逊,两则不一致。?
答案:A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参考答案:冉有的性格退让,所以我鼓励进取;子路性格太张扬,所以我提醒他要谨慎些。
12.请分析两段对话描写有何区别。?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内容:材料(一)谈志向,材料(二)请教礼;态度:材料(一)鲁莽,材料(二)谦逊。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肃宗以沃野、怀?朔……?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
以为边备。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丈,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魏书·酷吏传·郦道元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为治书侍御史      引:引荐、推举。?
B.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 累:连续。?
C.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 寻:不久。?
D.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讽:怂恿。?
解析:D项,讽:暗中推荐。
答案:D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21世纪教育网
C.
D.
解析:C项,除:前一个是“任命”,后一个是“整理”。?
答案:C
1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悦)遂为宝夤所害?
B.久之,(道元)行河南尹,寻即真?
C.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悦)卧起?
D.太和中,(范)为尚书主客郎?
解析:A句应为“道元”,C句应为“丘念”,D句应为“道元”。?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评价郦道元为人的一组是(  )?
①威猛为治 
②道元素有严猛之称 21世纪教育网
③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④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⑤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⑥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⑤句是“蛮民”的行为导致的结果。⑥句讲“道元”仕途情况。?
答案:A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的父亲曾经做过青州刺史,郦道元先后担任过治书侍御史、辅国将军、黄门侍郎等职。?21世纪教育网
B.郦道元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甚至敢于对抗权贵,正因为如此,他遭权贵陷害,死于非命。?
C.郦道元仕途坎坷,几起几落,与汝南王悦的较量中因受雍州刺史萧宝夤的牵连而被害于阴盘驿亭。?
D.郦道元曾经得到御史中尉李彪的赞赏与推荐,也曾经与都督李崇共事,负责边境防务工作。?
解析:C项,非受牵连,而是被萧宝夤所害。?
答案:C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2)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
参考答案:(1)道元以严格执法为治理政务的准则,当地有人到朝廷告他严酷,他因而被免官。(关键词“为治”“诣阙”“坐”。)?
(2)悦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关键词“全”“敕”。)
参考译文: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中,任尚书主客郎。由于道元执法清廉,尽心尽力,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治书侍御史。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道元以严格执法为治理政务的准则,当地有人到朝廷告发他严酷,他因而被免官。很久以后,才让他代理河南尹职务,随后正式任职。肃宗将沃野、怀?朔……各镇一并改为州,这些郡县的驻防仍准许用古城邑名称。命道元兼任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划郡县的设置、人员的去留,储备粮草,作为边境防务。不久,道元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来有严猛之称。司马牧、汝南王悦宠爱近臣丘念,常与他同居。干预选州官,多通过丘念活动。丘念藏在悦的家中,有时回自己的家,道元逮捕丘念,把他投入监牢。悦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道元冒死抗命,并趁机揭发悦的罪行。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已稍露形迹,悦等人进谏朝廷派遣道元为关右大使,不久被萧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广泛阅览奇书。为《水经》撰写40卷注,撰写《本志》13篇,又作《七聘》以及其他许多文章,都流传于世。然而,兄弟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多猜忌,被当时舆论看不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