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06: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4、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5、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模块一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2、宋太祖的典故有:
模块二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有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模块四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在财政上采取的措施: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是
模块五
1、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
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采取的措施:
模块六
1、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是
2、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是 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是
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5、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
6、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
参考答案
模块一
1、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
2、陈桥驿兵变 杯酒释兵权 黄袍加身
模块二
1、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武将领兵,文官调兵)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模块三
1、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对知州进行监察和分权)
模块四
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模块五
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①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模块六
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2、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②北宋财政入不敷出③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3、1069年 宋神宗
4、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1)经济方面:①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②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2)军事方面:①保甲法: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6、变法收到一些。政府稳定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平工程10000多处。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课堂小结】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西夏几个政权。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各民族在开发祖国的边疆、扩展祖国的国土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政权的频繁更替
C.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
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3.据史料记载,1 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4.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
A. 实行养兵政策 B.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6.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开明的民族政策
7.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8.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重视教育 D.重文轻武
9.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0.下列有关宋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二、材料分析题
11、历史人物传记《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纪录片式的方式,深度刻画了赵匡胤波澜壮阔又不甚完美的一生。
作者刘路以《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等正史为基础,秉持历史读物的严谨态度,结合别史、笔记、文集等数百种史料,广泛参考各类学术成果,力图呈现一个全面的赵匡胤:出生禁军世家到成为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了宋代文官治国的新局面。作者尤为赞许并着力刻画的是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禁军强干弱枝”等手段实现了中央集权,并以符合实际情况的稳定步伐“渐进式”实现变革,由此成就了“唐宗宋祖”的一代风流。
——2016年09月13日中国文化报
(1)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乩局面”的措施是什么
(2)赵匡胤“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3)“宋代文官治国”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B 6.C 7.B 8.D 9.B 10.C
二、材料分析题
11、(1)建立北宋,并逐步统一南北(2)军事:①削夺朝中大将兵权;②设枢密院,主官基本上由文官担任;③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率兵出征和担任主帅;④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政治: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削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兵权、财权;②设“二府三司”,三个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由皇帝决定。经济:设转运使,负责将各地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等(3)重文轻武政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