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劝学》课后巩固梯级演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0 18: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大纲版第1册 课后巩固(23.劝学)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蓼蓝(lán)     槁暴(pào)?
须臾(yú) 就砺(lì)
B.(róu) 参省(xǐnɡ)?
知明(zhì) 生非异(xìnɡ)
C.舆马(yù) 一跃(yuè)?
木受绳(shénɡ) 镂(lòu)
D.风雨兴(xìnɡ) 朽木不折(shé)?
爪牙(zhǎo) 蚓(yǐn)
解析:A项,“暴”应读“pù”;C项,“舆”应读“yú”;D项,“兴”应读“xīnɡ”。?
答案:B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之于蓝     以为轮?
须臾之学 假舟辑者?
B.声非加疾 而绝江河?
君子博学 驽马十驾?
C.神明自得 用心燥也?
上食埃土 锲而舍之?
D.登高搏见 功在不舍?
不积跬步 登高而招?
解析:A项,舟辑—舟楫;C项,用心燥也—用心躁也;D项,搏见—博见。?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项,生—性;B项,知—智;C项,有—又,—煣。
答案:D
4.对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语气词,不译。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也:表判断语气。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水:游水,“能”是动词,无实际意思。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虽:即使,此句是表让步的假设复句。
解析:C项,能:动词,“会”。?
答案:C
5.对下列有关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况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收录了他亲手完成的32篇论文。?
B.荀况将儒家思想发展成法家思想,并且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实践了他的法家?主张。
C.《劝学》是《荀子》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节谈的“积累”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态度之一。
D.《劝学》说理透辟,比喻生动,有纵横家风格。
解析:A项,《荀子》32篇中,有的出于他弟子之手;B项,法家:当是“新儒家”;C项,态度:当是“方法”。
答案:D
6.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B.学不可以已?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C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
答案:C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①。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②矣。?
(荀况《劝学》)?
注:①(zàn):形容言语繁碎。②向:通“响”,指答问如响的声音,不多不少。?
7.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可寄托者(安身)?
B.朽木不折(亏损)?
C.一可以为则(一个,即现在数字,如1、2、3……)?
D.着乎心(牢记)?
解析: C项,一:全都。?
答案:C
8.下列语句中与“君子之学也”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今之学者为人      B.小人之学也?
C.口耳之间 D.筋骨之强?
解析:题干例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A、C、D三项的“之”都是用在偏正短语之间,相当于“的”字。?
答案:B
9.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哉”搭配,再加感叹号,构成感情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荀况对“小人之学”的严肃批评。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况认为“神明”“圣心”等一切美的东西都从“积累”中来,当人们积累善行,形成品德的时候,神人也得到了,圣人也得到了。?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讲的是古今读书人的区别,古代的读书人为自己读书,思想境界不高。当今的读书人,为别人读书,思想境界很高,荀况赞美当今的读书人。
D.“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矣”讲的是个人修养,“傲”“”都指性格外向的人,荀况不赞成性格外向的人。
? 解析:B项,神明:聪明的才智;圣心备焉:圣人的思想也具备了。C项,今之学者为人:当今的人学习为了取悦别人。D项,傲:浮躁;:言语繁碎,句中当为“爱夸耀自己”。?
答案:A
10.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中的这两段文字,都能表现荀况散文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说的是“君子”读书不仅要记在心上,而且还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实践。
C.文(一)谈的是学习方法“积累”和学习态度“勤奋执著,持之以恒,用心专一”,两个方面都是对等的,不相联系。
D.文(二)不仅谈到了学习方法,还谈到了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
解析:C项,“积累”“勤奋”“专一”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答案:C
11.请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参考答案:(1)古代的读书人,读书为自己;现在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给别人看。?
(2)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品德更高尚;品德低下的人,学习是为了去换取家禽家畜。
12.请归纳文(二)中古人、今人(作者当时)的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古人学习认真,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用在实践中;当今的人学习不实在,学习是为了装门面。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②之弊,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⑤?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⑥四户,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曰:“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谋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解析:D项,策:策略。?
答案:D
1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21世纪教育网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解析:“却”的意义分别为“除去”“推辞”;“始”均作“才”讲。?
答案:D
15.分别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 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 
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解析:以:①介词,把;②介词,凭……身份;③介?词,把;④连词,同“而”。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 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 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21世纪教育网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解析:④句表明景通有办法;⑤句表明景通荐贤。?
答案:D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戚景通升任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任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解析:C项“败坏了父亲的清白”与文意不符。?
答案:C
18.翻译下列句子。?
(1)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
(2)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
参考答案:(1)我因不欺骗承受罪过,反而收余利的银子做欺骗的事吗??
(2)已经知道绣花鞋是外祖父家送给的以后,终于还是扯下花饰扔在一边不许再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戚景通将军,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军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荐他为孝廉,升任江南运粮把总。到任后便祛除长期以来的弊政,去掉羡余,接连地输入太仓。原来有虚报数字的弊端,幕府宾客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他生气地说:“景通自束发而侍奉皇上,完全没有欺骗之事。我宁愿受诘责的处分,也不欺骗自己。”已经输入太仓,不合于记录,与度友对账,受到降级处分。部属张千户怀揣盈余三百金赠给他。景通笑着说:“我因不欺骗承受罪过,反而收受余利的银子做欺骗的事吗?”事情弄清后又恢复原职。戚勋以总督身份来到这里防备倭寇,想和景通叙为同姓。景通推辞说:“我的祖先本是姓倪,这记载在勋府,即使我自己依附上,用印信封记的文书(玺尔)上怎么说呢?”终于推辞了。授给总督之职以防备倭寇,升任山东都司佥书,又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郡治理黄河,很久没打起底基。(景通)嘱他们打下木桩,不超过一月就告成功。大宁都司缺一个佥书,(这佥书负责)安排归附的匈奴人,戚景通说“安荣可以担当”。安荣带百两银子来送礼,景通用眼瞪着他说:“我推荐贤才,所以推荐你,你把这个送给我,(可见)我推荐的是不适合的人。”安荣惭愧地走了。……头发花白才生了儿子,叫戚继光。继光穿着绣花鞋经过院子,将军大骂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绣花鞋就得穿锦绣的衣服,穿锦绣的衣服就得吃肉食。你的父亲清廉,一定不能使你满足。你将来定会贪士兵的钱来自求富足!”知道绣花鞋是外祖父家送给的以后,终于还是扯下花饰扔在一边不许再穿。居住的宅第将近二百年了,才让改建。让开四个带雕饰的窗子,分布在两楹间。工匠请求增加十二个带雕饰的窗子。景通说:“假使我上辈子没犯下罪,仍然能在此聚族而居的话,四个窗子就够了。否则,这个尚且保不住。”晚年制订防备胡人之策,累计几百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