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浮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要点:1.知道浮力的概念;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而展开的。浮力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它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作用力,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实验、归纳、对比方法进行教学,用1课时完成。
教具学具 教师:物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学生(分组):烧杯、水、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水桶
探索活动 1.探究物体是否受浮力2.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3.浮力的方向4.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电影《2012》,思考:是什么最后托起了诺亚方舟,拯救了人类?利用电影视频,学生兴趣,同时展示教学图片展示木筏、航空母舰、等图片。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观察图片并思考思考生活、生产中的浮力的实例对问题进行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从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引出概念 任务一:认识浮力活动一:演示实验能将矿泉水瓶中的乒乓球在不倒放的情况下取出吗?活动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向矿泉水瓶中倒水,乒乓球为何不能浮起?堵住瓶口后,乒乓球有何变化(各组5号成员动手实验,并阐述自己的想法。)组织学生实验-+活动三:浮力的方向活动四:浮力的大小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学生动手实验思考问题分析结论: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观看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烧杯倾斜前后,细线的方向,对照重力的方向总结出浮力的方向 。学生动手实验,总结归纳出计算浮力的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规范实验操作。
探究实验研究规律 任务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把乒乓球慢慢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根据上述实验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2)结合引入图片中死海不死的例子,猜想浮力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3)用自己的语言汇总一下实验猜想。猜想1: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2: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3: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其他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序液体种类物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N浮力F浮/N1/3进入水中 水2/3进入水中 全部浸没 浸没深度变大 浸没 盐水巡视指导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2.如何设计表格3.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4.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学生合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表格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各组自评互评。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多次实验同时展示,有利于学生对因素的深刻理解,实验更加直观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规范操作的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分析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9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有关.(2)分析图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对实验结论的应用,加深规律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实验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概念拓展思维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浮力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1.浮力的概念:2.浮力产生原因: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液体的深度无关。除了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呢?如果你想到,不妨自己做实验探究一下。 学生讨论小结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
练习与反馈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大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2. 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 B.F2 C.F3 D.F4 3. 绳子的下端系着一个铁块,当铁块浸没在水中后剪断绳子,铁块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变为零4. 关于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浮在液体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练习与反馈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练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