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6: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课型 年级
课题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班次
教学 媒体 视频: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其他途径。 教学 准备 形成尿液异常的情况。肾单位模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其他排泄途径及其主要排泄物。
过程 方法 通过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关注废物的处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 重点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废物的处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 难点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关注废物的处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生:肾脏 生:4人一组阅读P71表讨论: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观察模型,指出肾单位各部分结构。 成分血液原尿 (肾小囊内液)尿液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
观察图11—4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主人A:蛋白尿 主人B:血尿 主人C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哪个安检员出了问题? 主人D:尿量猛增 减少盐的摄入, 饮食清淡 适当饮水、不憋尿、平衡膳食 避免滥用药物 、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学生归纳总结: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师生交流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排出的方式 完成P75自我评价1、2并组内自评。
一.导入新课 少尿水肿、尿液经检测有蛋白质、血细胞、腰部酸痛、高血压这些症状是什么器官病变引起的呢 你对这个器官有哪些了解? 二.新授 1说说肾的结构单位 师:引导学生回忆肾的结构与功能 2、血液家族成员求助 帮我们预测一下谁可以通过安检员筛检去旅行? 闯关一:有的成分打√,没有的打 X。 1)、你认为“安检员1”肾小球筛检标准是什么?这个过程叫什么? 2)、“安检员2”肾小管的遣返标准是什么?这个过程称为? 闯关二:参照课本80页,画出本组(第1大组:血细胞、蛋白质;第2大组:葡萄糖;第3大组:水、无机盐;第4大组:尿素)血液家族成员通过肾的可能路线。 总结: 讨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讨论: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闯关3:一些家族成员走错了路线,导致主人们生病了,主人大怒,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是哪个安检员出的问题? 3、怎样保护肾? 三.知识梳理 尿液的形成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四.检测评价
板书 设计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2.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