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4课
《友谊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四册第14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融欣赏、创作、表现为一体。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制作友谊卡,来传递同学们的友谊之情,使同学、朋友之间情感更加深厚。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案、事物进行装饰和点缀友谊卡,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思路
本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1)观看图片,赏一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各种卡片。(2)欣赏范例,学一学:通过展示心形卡片,让孩子们找特点,引出制作卡片的概念。(3)探究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制作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探究方法。(4)运用方法,做一做:提出要求,制作独特、美丽、有创意的友谊卡。(5)展示欣赏,评一评:展示欣赏最后的作品,评一评作品的优缺点,并拓展课堂内容。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也正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渐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和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结合他们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本课将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剪、贴、画等方法制作一张新颖的友谊卡。
2.学习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3.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变废为宝制作友谊卡。
2.难点:制作的友谊卡是否独特、美丽、有创意。
六、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卡片、范作、各种制作材料等。
学生:各种彩色纸、废弃环保材料、剪刀、胶水、绘画笔等。
七、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古诗《赠汪伦》: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古诗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133 / 5052678.htm" \t "_blank )写给好友汪伦 ( http: / / baike. / view / 109659.htm" \t "_blank )的一首赠别诗 ( http: / / baike. / view / 282050.htm" \t "_blank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2.交流讨论:古代人通常会用诗歌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情,我们是怎么表达的?比如,当你的亲朋好友过生日时,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祝福?
3.出示友谊卡,谈话:今天老师也想给同学们送上一份祝福,因此我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准备送给大家,你们看,是什么
3.讨论:你收到友谊卡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它有什么特点特色?
4. 友谊卡有什么意义呢 (板书:爱心与祝愿)
5.小结:友谊卡的内涵与制作意义:友谊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等互相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的气氛。
6.揭示课题:总之,友谊卡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自己设计并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友谊卡送给朋友,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一起来学习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独特、美丽、有创意的友谊卡。板书课题:友谊卡。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二)引导启发,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同学做的友谊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应用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自主探究:各小组赏析卡片实物,讨论交流,汇报结果。(出示一些友谊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
3.汇报交流。
4. 探究新知识:
(1)友谊卡的造型。
(2)卡片的设计形式:单页式、折叠式、开门式、抽动式 、平面式、立体式、横式、竖式、几何形、实物形、不规则形等;
(3)装饰方法:绘画、剪贴等;
(4)制作材料:色卡纸、包装纸、丝带、废弃的材料等。
5.自学课本,了解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合作交流,展开想象。
1.欣赏:(展示不同种类的友谊卡)
2.观察感悟,探究技法:这些友谊卡从结构、材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大家也来评一评,发表不同的看法。
3.展开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环保贺卡
4.小结:友谊卡的形式,造型、装饰,材料运用各种各样,生活中的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比如:漂亮的包装纸、包装盒都能用来制作贺卡;毛线、干花都可以用力来制作贺卡的图案和文字等。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类型的友谊卡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友谊卡的制作特色。
(四)设计制作、实践体验。
1.交流探讨:友谊卡传递着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是感情的使者,也是团结的象征。让我们快快动手动脑,为自己的朋友制作友谊卡。
2. 讲解示范:友谊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A.构思、设计:首先应该明确要赠送的对象与赠送事因。
B.选材、制作:选择材料,运用一定的工具制作。
C.填写贺词、赠言。
3.小结:友谊卡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构思巧妙、形式新颖;
.造型优美、工艺精致;
.祝福语言精练,得体;
.注意安全,规范使用工具。
4.尝试实践:为好朋友设计制作独特、美丽、有创意的友谊卡。
5. 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讲授时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友谊卡的制作过程。辅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对有困难地及时给以帮助,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发现有特色的及时展示,使学生积极投入、动手参与,创造出充满个性和活力的作品。
(五)交流展示,评价拓展。
1.作品展示。你做到了吗
A作品形式有创意,设计有新意;
B合理选取材料,变废为宝;
C构图新颖,色彩搭配美观。
2.自评。请作者从构思、造型、形式、装饰材料、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介绍作品的独特之处。
3.师生互评。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2张作业展示在展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分析、讲评作业,并及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并评出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
4.互赠友谊卡:友谊卡写寄语赠送给好朋友。
5.总结拓展:生活中美的事物很多,今天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把收集到的废弃材料变废为宝亲手设计制作友谊卡送给好朋友。相信当他收到你们的友谊卡时,一定会非常的开心,一定会为你们感到自豪!小小友谊卡代表我们的心愿,让我们为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吧!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4课
《友谊卡》教学反思
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朱秀春
由我执教的《友谊卡》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我从备课,教具准备等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1)观看图片,赏一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各种卡片。(2)欣赏范例,学一学:通过展示心形卡片,让孩子们找特点,引出制作卡片的概念。(3)探究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剪出一个心形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探究方法。(4)运用方法,做一做:提出要求,剪出美丽的心形卡片。(5)展示欣赏,评一评:展示欣赏最后的作品,评一评作品的优缺点,并拓展课堂内容。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图片作为导入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导入下,整堂课也是自然地进入教学环节,“友谊卡”这个主题词贯穿着整堂课,从导入,引出心形卡片的概念,到最后作业要求,作业展示方式,都没有离开这个主题,使得整堂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有条不紊,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二、环节紧紧相扣,教学目标明确。这堂课总体来看思路清晰,形式新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易至难,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抓住了二年级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每个教学环节都完成得想到到位,整堂课给人完整而优美的感觉。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在这样通过实践来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势必会暴露出学生最容易犯的错,在这个时候,老师稍加点拨,教学效果远比直接的灌输教学法要好的多。通过尝试教学法,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这样的课同样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种美术教学的新颖形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教学评价: 1.学生能用身边找到的各种材料,制作设计,装饰贺卡。 2.能否在设计应用中表现出创意。 3.学生是否用口头语言对自己和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友谊卡
——爱心与祝愿
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2.选材、制作;
3.填写贺词、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