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写游记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如何写游记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5: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且行且看
——学习写游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都市的繁华喧嚣、乡村的宁静秀美、名山大川的壮观、历史古迹的悠久,无不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穆天子传》,可称为中国最早的游记。穆天子即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第五位君主。穆天子一共西行了两次,第一次到达阴山之西;第二次登上了昆仑山,到达过瑶池。往返行程共计三万余里。穆天子称得上中国最早的旅游探险家。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被称为“千古奇人”。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duō:拾取)。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满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游黄山日记》
如何写游记?
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
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文章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桃花源记》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四件事: 渔人发现桃花源——渔人进入桃花源——渔人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登勃朗峰》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表达了作者对壮美的大自然的赞叹。
《一滴水过丽江》本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然后从玉龙雪山流下,流经四方街、纳西人的院落、丽江坝,最后汇人金沙江的经历。
二、抓住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不能记流水账。可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
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这也就是所谓“虚实、详略结合”方法。
《蓝蓝的威尼斯》一文介绍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重点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而描写威尼斯秋色一段,作者重点写了秋天的圣马可广场。这样写,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突出。
三、移步换景,情随景生
“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这样,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注意:
①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
③注意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交代地点的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小石潭记》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发现小石潭——小石潭全貌——潭中游鱼——小潭源流——潭边氛围。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四、定点观察,位置恰当
定点观察是观察者选定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察对象有次序地进行观察的方法。可以是名胜古迹、一座建筑、一件器物或某种物品。
首先,选好理想的位置。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也就是立足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足点不同,观察时事物呈现的面貌也不同。
其次,要理清合理的观察顺序。按照不同的次序如由近及远或由 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进行观察。

定点观察的落脚点在于综合观察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的观察对象获得准确、 全面、深刻的认识。
再次,细心反复观察。对静止的事物,各个部分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个方面要看细,重点部分要反复观察。
《登勃朗峰》: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处。
用到了定点观察法,对勃朗峰的美丽风景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勃朗峰的无限魅力。
先俯视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然后视线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再由下至上,直抵青山。接着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线回到立足点写河底巨石。——《壶口瀑布》
《荷塘月色》中有 一段描写荷塘景色的文字十分优美。从静态的荷叶到荷花,再从动态的荷花到荷叶,作者立于固 定的观察点,抓住淡淡的月光下荷塘特有的素淡朦胧的景象,微风送来缕缕荷花清香,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形象具体, 呼之欲出。
五、寓情于景,情景统一
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壶口瀑布》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游山玩水中发现美丽的小石潭,使他的心情得到暂时的宣泄,陶醉其中,但短暂的轻松后,触景生情,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的情感,顿生悲凉之情,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愤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周庄水韵》
六、运用典故,丰富内涵
运用诗词、典故、传说、史料、前人的评价等,定然会丰富游记的内涵,给景物添上一层诱人的人文色彩。
《登勃朗峰》写下山时车夫车技之高,叙述奇人奇事,就有传奇色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中写明朝时,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四方街,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徐霞客游记》,四方街中有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等。
七、善用手法,优化语言
形式可以灵活自由,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游记类文章的体裁可以是日记、书信、散文,但以散文为主。本学期学习的游记类文章,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是散文,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语言优美,笔底含情,真可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以“霜”暗指秋季,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引用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也让人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海螺沟之旅
去年暑假,我跟随母亲去了海螺沟风景区。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贡嘎山东坡,那里的森林冰川公园举世闻名。
我们乘车来到了磨西镇,天色已晚,只好先到酒店休息。磨西镇是群山环拱之中的一块宝地,长征时期毛主席还在这里住过一个晚上呢。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天气很好,从酒店外面极目远望,在明亮的阳光下,我们看见了闪闪发光的一角雪山。导游对我们说:“那就是贡嘎神山。在藏语里,雪叫‘贡’,白‘嘎’,‘贡嘎’的意思就是‘洁白的雪峰’。”据说贡嘎山的天只有在游人稀少的当儿才会放晴,
看例子
露出真颜,而在游人如织的时候却会云雾缭绕,让人看不见她的真面目。今天,难道是我们的虔诚打动了这骄傲的山峰?
吃过早饭,我们就乘车向风景区进发。从“一号营地”到“三号营地”,全是由无数个S型连成的盘山公路,险峻异常。“一号营地”之内还呈现出一片山村的风光,到了“二号营地”,就进入了原始森林。这里古树参天,温泉遍布,雾气缭绕。我想,在夏天里泡温泉也许并不奇怪,若是在冬日里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从“三号营地”到冰川的观景台,由于沿途都是万丈悬崖,我们只能改乘缆车。坐在缆车里,看着脚下深不可测的山谷,我不由头晕目眩。一下索道,那从高山上铺天盖地而来的巨大冰川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沿着羊肠小道走下山谷,我们望着那由绵延不尽的冰块组成的河流,目瞪口呆。如果不是亲临,谁会相信在人间七月里还有这样玉凿冰雕的仙境?
拂开脚底表层的泥沙,蓦然发现,我站立的地方不是岩石,而是巨大的冰块!我用手掌贴着冰面,一种原始的冰凉瞬间沁入了我的心脾。在那静止的河流里,巨大的冰块像山峰,像走兽,像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自然的神奇……
抬起头来,在冰川的尽头,海拔7000余米的贡嘎群峰映入了我的眼帘。碧空如洗,艳阳高照,贡嘎山显得那样神秘、圣洁和高大。忽然,“轰”的一片巨响,循声望去,只见山上的白雪瀑布般倾泻而下,势不可当。人们兴奋地叫了起来:“雪崩!雪崩!”雪崩过后,看红妆素裹,更增妖娆。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得?也许世上很少有让人一瞥而终身难忘的地方,而贡嘎神山却是一个例外,注定要让我永铭心田。
仰望着贡嘎神山,仰望着这名副其实的“蜀山之王”,我明白了“高山仰之”的真正含义。我想,这便是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描述“海螺沟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杂而不乱。其中,磨西镇的印象,“一号营地”到“三号营地”的风光,均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了对“冰川”和“贡嘎神山”的描写上,主次分明。小作者对人间奇景的赞叹,对圣洁高山的景仰,在平淡而优美的语言中汩汩流淌……
小试牛刀
游览身边的景点——会东奇石滩,写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