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第7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第7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09: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
B.火箭升空是利用了燃烧放出的巨大能量
C.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2.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铜片上的白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2)铜片上的红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3)如图图图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知识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不慎碰倒酒精灯引起起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 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5.如图图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
6.应用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或措施。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2)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3)燃烧的蜡烛在倒扣的烧杯中熄灭。
               
(4)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5)向燃着的蜡烛倾倒二氧化碳使之熄灭。
               
(6)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
A. 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8.[2019·梧州]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9.[2020·成都] 有关如图图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0.《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请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大。
11.用如图图图所示实验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1)先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推入二氧化碳气体,W形管中的红磷与白磷都不燃烧。
(2)换一支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注射器,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装置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W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W形管下端放入80 ℃热水中浸泡加热,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图图所示)。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P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
(1)图Ⅰ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和            。
(2)图Ⅱ装置与图Ⅰ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图图图Ⅲ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考|题|展|示
13.[2020·郴州改编] 2020年11月9日是第29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14.[2020·长春改编] 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观察所示实验现象,请用以下燃烧条件前面的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a.与氧气接触;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有可燃物。
①图Ⅰ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②图Ⅱ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③图Ⅲ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中实验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图图图所示图标属于严禁烟火的是 (  )
2.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 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3.下列做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  )
A. 向正在燃烧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煤气泄漏时,点燃打火机检查泄漏点
C.可燃物的急剧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D.面粉厂、纺织厂中要严禁烟火
4.如图图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发生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急剧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
D.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点燃粉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C.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D.如图图图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C.发现厨房天然气泄漏,在厨房拨打手机告诉家长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8.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
②            。
(2)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其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问题。这种既采煤又发电的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
考|题|展|示
9.[2020·长沙] 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
1.D
2.(1)燃烧 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不燃烧 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3)通入氧气(或空气)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D 
4.A  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室内着火不能立刻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
5.B  A、C、D中的蜡烛熄灭都与隔绝氧气有关;B中的蜡烛熄灭是由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6.(1)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隔绝空气(或氧气) 
(4)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隔绝空气(或氧气)
(6)降温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7.C  “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8.C  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塔尖部分的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并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9.B  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若再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在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还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可燃物 使木船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充足的氧气
木船属于可燃物;“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随着风吹,空气流动加快,使火场的氧气得到补充,燃烧更加剧烈。
11.(2)2H2O22H2O+O2↑
白磷和红磷都不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1)提供热量 隔绝空气(或氧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氧气(或空气)
(1)图Ⅰ实验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同时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图Ⅱ中的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图Ⅰ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直接排入空气,污染环境。(3)试管内白磷燃烧说明满足燃烧的条件,由于温度已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
13.C  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盖上锅盖,或者将切好的菜倒入锅中;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远离危险;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有助于扑灭森林火灾;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14.(1)①c ②a ③b (2)AB
(1)①图Ⅰ所示实验中小木块能燃烧,玻璃块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②图Ⅱ烧杯中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氧气耗尽后蜡烛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③图Ⅲ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由于白磷易自燃,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可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答案
1.A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爆物标志;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
2.A 3.D 4.B
5.A  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可能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高层楼房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否则可能会因电梯停电造成更大伤亡;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严禁使用排气扇等电器,避免由此造成的电火花引起爆炸;爆炸有些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例如图图图火药爆炸,而有些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例如图图图气球爆炸、轮胎爆炸。
6.C  为了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如图图图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可以达到及时灭火,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目的;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远离危险。
7.B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室内着火时,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浮在高处,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并贴近地面逃离现场;厨房天然气泄漏,与空气混合,拨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而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会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8.(1)遇明火(或有火星产生或温度达到甲烷气体的着火点)
(2)H2 (3)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即可)
9.A  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易燃易爆物品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运输时要避开人口稠密区;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