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09: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一)
[范围:绪言、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权威科研杂志《自然》评估显示,中国化学科研能力在2019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
A.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促进粮食增收
B.研发新物质,丰富我们的物质世界
C.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提高空气质量
D.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2.化学改变着人类的未来。下列科研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 (  )
A.研发火箭升空的燃料 B.研制新药物
C.绘制水稻基因图谱 D.寻找适合制宇航服的新材料
3.[2020·福建] 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
A.铁生锈 B.煤燃烧 C.水汽化 D.鸡蛋变质
5.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氧气: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②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③水蒸气:吸入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现有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细口瓶、⑤集气瓶,其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全部 D.②③④
7.常见的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燃烧。下列图标适合贴在存放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是 (  )
8.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量筒——溶解固体 B.烧杯——贮存气体
C.细口瓶——盛放固体药品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9.郝亮同学发现原本银白色的铁钉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这种红色物质是什么呢 郝亮收集了一些红色物质带到实验室里,在老师的指点下进行研究。上述过程中“红色物质是什么”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哪一个步骤 (  )
A.提出问题 B.合理猜想 C.进行实验 D.得到结论
10.某同学做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图图所示,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
11.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到试管中部
B.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滴瓶上的滴管用完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13.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眼睛缓解一下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14.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多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15.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为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图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20分)
16.(5分)在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4)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
(5)使用量筒时,俯视读数:            。
17.(8分)如图图图所示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A,正确完成该实验的操作要领是          、          (写出两条即可)。
(2)如图图图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此外,使用酒精灯时,还需要注意        
(写出一条)。
(3)如图图图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4)如图图图图D所示,如图图图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       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
18.(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填一条即可)。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上述材料除了介绍臭氧的性质、制取,还谈到了          等方面的知识。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三、实验探究题(共50分)
19.(1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观察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1)如图图图所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欲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3)要量取6 mL稀盐酸加入上述试管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4)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石灰石逐渐减少,同学们判断该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根据实验现象,你提出的问题是            。
(5)实验完毕后,将清洗干净的试管    (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20.(10分)我们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时知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吸入的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实验 取一集气瓶空气,一集气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       ,振荡
现象及证据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为                   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现象为                   
结论 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     
对结论的解释 原因是       释放出二氧化碳
21.(12分)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           。
[收集证据] 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一:蜡烛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的火焰上,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出现①    ;手摸烧杯壁有发烫的感觉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③        ,属于化学变化
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②         
实验二:灯泡通电。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发烫的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 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22.(16分)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跟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猜想] 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实验探究] 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min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                       ;
②                       。
[实验反思] 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
[探究思维设问]
(1)明确探究的目的: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
(2)确定唯一变量:该对比实验变量是              。
(3)分析测量对象:该实验测量对象有两个,即         、         。
(4)分析唯一变量对测量目标的影响趋势,得出结论:食盐质量对蜡烛燃烧时间和稳定性的影响趋势是                             。
答案
1.D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物理学研究范围。
2.C 3.D 4.C 5.A 6.B 7.C 8.D
9.A
10.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11.D 12.D 13.A
14.A  燃着的小木条是用来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需要用澄清石灰水。
15.B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6.(1)试管破裂 (2)腐蚀胶帽 (3)腐蚀标签
(4)污染原瓶中的试剂 (5)读数偏大
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进行规范的操作,否则会造成实验失败,甚至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17.(1)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或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合理即可)
(3) 预热 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4)试管刷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8.(1)淡蓝色气体 有强氧化性(合理即可)
(2)化学 (3)用途(合理即可)
(4)氧气,利:支持燃烧,提供热量;弊:支持燃烧,造成火灾(合理即可)
19.(1)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
(2)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3)10 mL量筒、胶头滴管
(4)化学 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合理即可)
(5)倒
20.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多 人的呼吸作用
21.[猜想与假设]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实验一: ①无色液滴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二:物理
[获得结论] 二
22.[实验结论] 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 g时燃烧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 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
[探究思维设问] (1)探究食盐能否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2)放入食盐的质量
(3)蜡烛燃烧的时间 蜡烛燃烧的稳定性 
(4)食盐质量越大,蜡烛燃烧时间越长,燃烧的稳定性越差
本题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食盐的质量增加时,燃烧时间越来越长,燃烧也很稳定。但当食盐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燃烧时间继续延长,燃烧的稳定性却在减弱。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如图图图一次实验不一定完全准确,应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蜡烛燃烧时间延长后,亮度是否受到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