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06: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史学
文学
都市生活
都市生活
北宋开封
元大都
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么?
南宋临安
你想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
百工
平民
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对文娱生活提出新的需求。
商人
城市经济的繁荣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你想娱乐又想购物,找什么场所呢?
瓦子
勾栏
栏杆
戏台
观众席
勾栏形制示意图
观看视频思考你在瓦子里看到哪些休闲娱乐的项目?
看戏曲表演
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杂剧
击鼓
吹口哨
吹排箫
吹笛子
跳舞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宋·陆游
春节
端午节
元宵节
你选择在哪些节日去都市逛会更热闹呢?
过传统节日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节日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密切人与人之间关系。
节日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继承和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文学
不拘一格的宋词
词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能够配合乐曲,便于歌唱。
早在唐朝便已出现,到宋代才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作品赏析
苏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词风委婉细腻,感情真挚,清新淡雅。请问作者是( )
A.苏轼 B.岳飞
C.李清照 D.辛弃疾
C
“精品‘赏’历史”
“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D
“佳作‘载’历史”
词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品 作品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苏轼
北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辛弃疾
南宋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雄奇阔大
气势磅礴
根据所学,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文字‘传’历史”
唐诗
元曲
宋词
散曲
南戏
杂剧
人们常用“比黄
连还苦,比窦娥还冤”
来形容一个人苦冤深
重。左图中“窦娥”
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
造的?
关汉卿
血染白绫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马致远
《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白朴
《墙头马上》
王实甫
《西厢记》
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关汉卿
《窦娥冤》
史学
司马光
司马光, 生于北宋,字君实,是北宋陕州夏县沫水乡( 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著有《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
史学两司马
司马迁
司马光
作品
《史记》
《资治通鉴》
体例
纪传体
编年体
内容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史事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名著‘品’历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史学名著。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B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了“镇馆之宝”,长128米,高6.5米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向世人展示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繁华景像,传递了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和创造。
在这节课中我们师生神游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在令人赞叹的宋代画家张择端精心描绘的作品中,我们领略了:万千气象的宋元都市生活;令人惊叹的瓦子技艺;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凡此种种,为我们呈现了跨越千年的生动的社会图景。接下来,我们又在灵动的宋词元曲中感受到了世俗生活的魅力与朝气蓬勃。正是这份灵动与朝气指引我们借古鉴今、继往开来……
鉴往思来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
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特点:新体诗歌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特点:综合性艺术
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 朴、王实甫
知识小结
文学
史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