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第二册《1.1 人口分布》--练习题
一、单选题
右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2小题。
1.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回归线穿过地区分布均匀
C.中纬度内陆密度较小
D.高纬度没有常住人口
2.甲乙两国人口密度差异大,是因为甲区域( )
A.气候适宜 B.历史悠久
C.经济发达 D.地形平坦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中黑河一腾冲线被称为“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小题。
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
4.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
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6.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8.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10.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11.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2.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截止2019年12月,叙利亚内战已有46.5万人因之丧生,四分之三的叙利亚人(约1350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500万叙利亚人出逃沦为难民,进而引发了欧洲难民危机。约旦虽然全国人口只有600万,政府却已接纳叙难民50万,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叙利亚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1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密度随海拔上升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稀疏北稠密
16.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二、综合题
17.读世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角度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2)说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3)图中甲处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但人口密度小,试分析自然原因。
地理必修第二册《1.1 人口分布》--练习题
一、单选题
右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2小题。
1.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回归线穿过地区分布均匀
C.中纬度内陆密度较小
D.高纬度没有常住人口
2.甲乙两国人口密度差异大,是因为甲区域( )
A.气候适宜 B.历史悠久
C.经济发达 D.地形平坦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中黑河一腾冲线被称为“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小题。
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
4.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
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
6.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8.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10.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11.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2.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截止2019年12月,叙利亚内战已有46.5万人因之丧生,四分之三的叙利亚人(约1350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500万叙利亚人出逃沦为难民,进而引发了欧洲难民危机。约旦虽然全国人口只有600万,政府却已接纳叙难民50万,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叙利亚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1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海拔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密度随海拔上升迅速增加
C.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稀疏北稠密
16.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二、综合题
17.读世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角度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2)说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3)图中甲处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但人口密度小,试分析自然原因。
【答案】(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地区以及近海地区。
(2)地形平坦;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条件适宜;经济较为发达,工农业水平高,交通条件便利,人口密集。
学校: 班别: 姓名:
(3)甲处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较湿热;热带雨林植被密布,不适宜人类生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