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音乐 第7课 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 音乐 第7课 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8 19: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阳光牵着我的手
学校:
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学科:音乐
姓名: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课为2012年教育部审定,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7课《祝你快乐》中的一首二声部歌曲。本课在情感的体验中,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本首歌曲的创作手法细腻丰富,旋律中一字多音清新委婉,节奏中的休止符使得歌曲独具韵味,在合唱部分大三、小三度及纯五度音准的把握尤为重要,也是这首歌曲情感输出的窗口。
1、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合唱是一门严谨而相当有难度的艺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能让孩子掌握合唱技巧,体验合作,使得群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这是我们音乐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二声部歌曲,低声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节与高声部不同,但是它两个声部却并非都是三度模进的进行方式,想要唱好确实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先保证学生的高声部掌握较好,在高声部唱好的基础上,先由老师来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让学生初步真切地感受双声部合唱的效果和技巧,然后再让想和老师一起尝试的孩子齐唱低声部,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这么难的低声部我们也可以唱好,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敢于挑战,加入到二声部合唱中。当然,只一节课的时间,想要把这首歌曲表现得很完美是不尽可能的。那么,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本次上课的过程中,体验到歌曲表现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热爱阳光、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让学生在二声部歌曲的演唱中树立音乐技能目标,培养其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于同伴相互关照、相互配合的合作意识。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曾经说过:“人声是自然的声音,而自然的所有其他的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所有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而音乐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歌唱。音乐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要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合唱,那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也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曲最高音是高音降3,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音域是比较高的,在声音位置、声音状态的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中,我设计了吹云的环节,让学生很形象的感受到“气息”,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在这节课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前半节课学生的“喊唱”很快的就得以纠正。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2.能听出歌曲中的两个声部,学习二声部演唱,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3.能用声势律动对歌曲进行表演。
4.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阳光、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4.教学难点:
能听出歌曲中的两个声部,学习二声部演唱,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唱欣赏和声体验 一.师生问好二.欣赏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视频,分析合唱要领,复习演唱形式,进行简单的合声练习 1. 欣赏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视频,分析合唱要领。 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现场的合唱表演? 生:没有 师:合唱因其多个声部的出现,使得歌曲表现更为和谐丰满。好的合唱表演绝对是一场听觉的盛宴。老师带来了一首由国家剧院合唱团演唱的世界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请同学们欣赏。师:欣赏的同时注意观察,演唱者在声部的配合上给你怎样的启示?生:他们之间都是互相谦让的师:他们相互的照顾,我们在进行合唱时能不能高声部声音很大,或者低声部声音很大,那么,谁还关注到他们的歌唱的位置?生:师:我们在进行和唱的时候能不能一个人的声音非常的凸显?师:是的,在进行合唱时,每一个人的声音位置应该是统一的,声部之间应该相互照顾,达到相对的稳定,合唱的每一个角色应该是和谐的。融为一体的。2.复习演唱形式那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生:合唱 师:除了合唱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独唱 齐唱 对唱 轮唱 重唱 表演唱】3.简单的和声练习 师: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和声效果特别好,让人如在梦境一般。我们一起试试,唱唱简单的三个音。看看大家能不能唱好?师:1 生:3 5声音状态还不错,这节课请保持这样的状态。 音乐教材从四年级开始逐渐加入了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两个声部比赛谁声音大,声部之间不懂得相互照顾、谦让。那么,在课的开始给学生欣赏非常专业的合唱表演,让学生体验和声美的同时,感受声部间的配合和角色间的融合。对于整节课来说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学生感受到了多声部合唱曲和谐的美的同时,感受到合唱演唱的要领,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和老师一起进行简单的和声练习,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同时,提升学生唱好合唱的信心。
合作唱谱感受情绪学唱歌曲调整气息声势伴奏丰富歌曲学低声部 初试合唱 一.出示课题二.初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演唱形式,划分乐段。 师:刚才,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多声部合唱曲带给人们的听觉享受,也进行了简单的和声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二声部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同学们认真听,找一找这首歌曲哪个部分出现了二个声部?生: 师:那谁知道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生:齐唱、合唱师:第一个乐段是由一个歌唱群体,演唱同一个旋律,它的演唱形式是齐唱,第二个乐段有两个声部,它的演唱形式是合唱。三.师范唱,生说感受:师:老师来唱一遍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表演唱,学生认真聆听。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感觉很阳光 坚定。师:这首歌曲是由曲作家徐思盟和词作家李幼容一起创作的,描写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热爱阳光,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四.教师再唱,学生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长音,感受大调式。1.请同学们再听歌曲,找出每一个乐句最后的一个长音。同桌二人互相讨论Ppt出示正确答案,你找对了吗?(学生手势示意)我们一起唱唱谱子,同学们唱你们找到的这些音,老师唱其它旋律。2.同学们刚才唱的这些音中哪几个音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生:1 5 师:实际上整首歌曲中1 5出现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就是因为这两个音的作用,我们整首歌曲才有了大调式明亮、阳光、向上的感觉,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歌曲明亮向上的曲风!一.师弹旋律,生试填歌词,处理难点。师:大家的音准和演唱都非常不错,同学们打开书,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由于大家已经四年级了,老师对你们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老师来弹旋律,大家在心里默唱,如果你觉得哪一句有难度把它记在心里,一会告诉老师,老师来帮助你。(钢琴单手伴奏中学生心中默填歌词)1.学唱一字多音。大家觉得那一句比较难?需要老师帮助?生:情悠悠,爱悠悠。/师:【这句中一字多音比较多,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演唱,(师范唱,生学唱)一字多音唱好了能都表现歌曲婉转动听,情真意切。再唱的连贯、圆润一些】难点:为了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深深的爱,这个“爱”子呢一共唱了三个音。师范唱。生学唱。还有那个地方觉得有难度?那我们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演唱。(师弹琴,生演唱。师:同学们注意听这两句: 试试)2.处理休止符部分,掌握它演唱技巧。歌曲中所有的休止符在这几个地方,同学们注意? 【老师有没有给大家讲过在唱到休止符的时候怎么做? 轻轻的快速的吸口气,感受腹部膨胀的感觉。感受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二房子最后一个音有几拍?一起唱一唱二房子【我们完整演唱歌曲】二.教给学生气息的方法高音部分唱的还不错,。我们一起跟着伴奏音乐,让老师再次陶醉在大家的歌声中。师出示云朵图片:这个云朵把我们的歌词挡住了,你能把它吹跑吗?哇!老师发现,你们吹云的方法特别适合唱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气息。来我们一起只用气来唱。。。。再加上一点点声音,再试试。。。学生唱歌曲师:同学们把这首歌曲演唱的非常的具有阳光普照的感觉,如果加上声势律动,它的表现力会更加的丰富。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先来学习四组基本动作。(教律动动作,第一遍慢,第二遍加速)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律动。(跟着伴奏一起)不错,大家的声势伴奏使这首歌表现力更丰富了。一.学习低声部1.找出低声部和高声部旋律的不同之处。师:刚才我们一起讨论过,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合唱请同学们一起聆听合唱部分,找一找高低两个声部哪几部分旋律不同?(边听教师边指挥)生: (预设:如果学生没说完,师:除了这位同学说的部分旋律不同之外,还有这个部分旋律不同。)【PPT出示色块】2.学唱低声部(1)唱低声部与高声部不同的部分旋律师:低声部和高声部旋律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来唱一唱不同部分的旋律。(2)低声部填词演唱师生合唱1.师唱低声部,生齐唱高声部。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进行合唱,老师唱低声部,同学们唱高声部2.愿意和老师唱低声部的同学加入。师:谁愿意唱低声部跟老师一起?【学生上台,教师其他同学提示要对我们进行谦让】师:这几位同学的音准概念非常好,特别稳定,谁还想试试?(再叫几个)你们在唱的时候注意听唱的准确的同学。声音向他们靠拢,这也是合唱练习的一个小窍门。邀请更多的同学加入低声部。(7)全体合唱表演接下来,我们进行随机分组,想唱高声部的同学在这边,低声部的同学在这边,选择声势律动表演的同学到后面站成半圆。(8)本课小结同学们的合唱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是老师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练习,我们的音准、声音的位置状态都会越来越好,二声部合唱也能再上台阶。在未来的音乐之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在分析歌曲的演唱形式部分,老师现在前面做了一个铺垫,听完合唱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之后,直接抛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而提出问题:除了合唱之外你好知道那些演唱形式,对学生对演唱形式的掌握先进行了一个快速的检测,进而为此环节做了一个铺垫。在分析演唱形式的同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暗线:教给了学生划分声部的办法。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发现歌曲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所以,在这个部分设计的时候,就以找每一个乐句最后长音为问题,让学生对本首歌曲的乐句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通过师生接龙唱谱,全班齐唱歌谱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唱谱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通过学生找出本首歌曲出现最多的音:do sol,简单的给学生渗透大调式。让学生可以对调式调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学生中种下一颗创作的种子。休止符有规律的出现,使得这首歌曲更有阳光、坚定的味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休止符的演唱成了难点,在课堂上发现学生问题,及时地进行谱面的分析、演唱的纠正,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容易把“手”“走”三拍的长音唱成四拍,所以老师在学生唱的时候同步的唱为“手 2 3 ”的一个提醒,给孩子们及时的纠正。吹云朵的设计是在备课、修改的过程中,偶然浮现的一个方法,我们经常给孩子讲气息,可是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就运用这样一个生活中随处能够用到的,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入手,让孩子感受到:其实,气息并不抽象,我们人人都会,然后让他们只带着气,不带声的进行演唱,在逐渐的加上一点点声,再加一点,再加一点,这样循序渐进的达到我们歌唱训练的目标,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气息。孩子感受到有趣、好玩。 声势伴奏的加入我的设计是根据情绪的变化进行的,那么我们歌曲中实际上情绪的变化不止是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简单的更加强烈而已,而是在第二乐段还有三次变化,但是如果只是将这个作为让孩子去分析可能有一些难,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厌恶。所以这个部分的设计我只是让学生分析了两个乐段情绪的不同,然后通过声势律动的演奏,感受这种变化。在合唱学习的部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宜一次给学生要求过高而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动性,这个部分我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合唱,而是老师同时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用钢琴给学生固定音准的同时,先由老师来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让学生初步真切地感受双声部合唱的效果和技巧,然后再让想和老师一起尝试的孩子齐唱低声部,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这么难的低声部我们也可以唱好,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敢于挑战加入到最后一次的二声部合唱中。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进行合唱练习的技巧。最后本课的小结不追求高大上的结束语,而是根据本节课最后的合唱,给学生树立一个长远目标、方向。
六、课后反思:
优点:
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一直是我们音乐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它不像文字、图像那般清晰可见,受学生现有音乐水平的限制特别大,如何让学生可以学得轻松、学的愉悦更是我们音乐老师们一直致力于想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的设计各个环节,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掌握二声部演唱的技巧,体会歌曲积极向上、阳光、坚定的情绪。一节课上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设计一系列符合和孩子学龄特点和现有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般地促使孩子们学会控制气息,减少“喊唱”,帮助孩子唱好两个声部。
在“气息”的渗入过程中,我没有着急的在歌曲的一开始就着手纠正,而是在学生学会了歌曲之后,运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游戏,带着孩子去体验到底什么是“气息”,在只用气不用声的过程中,逐渐地让学生加上声音,让他们去体验“声气结合”,将抽象变为形象,可以看出来,立刻孩子们不舒服的声音就没有了,唱起来也不那么费劲了。
在二声部合唱的部分,我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合唱,而是老师同时弹奏两个声部的旋律,用钢琴给学生固定音准的同时,先由老师来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让学生初步真切地感受双声部合唱的效果和技巧,然后再让想和老师一起尝试的孩子齐唱低声部,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这么难的低声部我们也可以唱好,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敢于挑战加入到最后一次的二声部合唱中。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进行合唱练习的技巧。
不足之处:
a) 四年级学生对合唱的感受力还不是很专业,课的一开始问的两个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上来看学生对合唱中歌唱位置需要统一没有很清晰的意识。老师刚开始对学生的引导显得有些生硬,后来才进入正轨,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那么由此来看,在课堂上临场的反应还有待加强,对课堂上出现各种情况的预设的准备应该更充分。
b) 课堂上学生歌唱的姿势的调整不及时,有个别孩子的没有进入歌唱状态,直到最后一次次地手势提醒才逐渐好转。那么在上课的时候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
c)